首页 > 教育 > 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我实现”,从不否定梦想开始

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我实现”,从不否定梦想开始

孙正义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梦想是一切生活的开端,没有梦想,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总是在轻易否定孩子的梦想。

邻居家的孩子闻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我们看来,他已经足够优秀,待人谦和有礼,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但闻闻妈最近却老是在唉声叹气,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闻闻迷上了观看关于天文方面的节目,想要以后当一个宇航员。

不仅如此,闻闻还化身成为了一个移动的“十万个为什么”,这让闻闻妈都快要招架不住了。为了尽快摆脱孩子的“纠缠”,闻闻妈一时之间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比较过激的语言否定了孩子的梦想。现在小家伙正在跟自己闹冷战呢。

对此,我有些哭笑不得。但闻闻妈反映的这个问题,或许每个父母都曾经遇见过。

但儿童心理学家明确指出:

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

既然梦想如此重要,为什么家长总是习惯性的去否定孩子的梦想呢?

这是因为家长认为孩子的梦想不切实际,毫无用处。孩子的梦想总是千奇百怪,有些天马行空。而家长在听到孩子讲述的梦想时,会不由自主地将孩子的梦想与现实“接轨”。

举个例子来讲。有些孩子在小时候会非常喜欢画画,或许就会跟家长这样交流:妈妈,我以后想要成为一个画家,想要好多人都来看我的展览。

而大多数的家长在听到这样的表述之后,就会下意识地否定孩子:画家有什么好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好念书吧。在父母看来,与其让孩子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还不如从小就让孩子认清现实,换一个更“有用”的梦想追寻会更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当我们可以达到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并且能够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就可以去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价值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和对他人产生的影响程度

伟大的周总理曾经说过一句慷锵有力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对于梦想的执着。

之所以现在有很多孩子厌恶学习,并不是说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我们会发现在孩子刚出生的那一段时间,他的专注力是非常集中的,他可以盯着一个东西一动不动,并且能够不断地学习吸收外界的信息。

之所以他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明确的梦想或者明确的目标去指引他,毫无目的的跟随别人的脚步去学习,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的疲惫。

为了孩子能够更快的达到自我实现的这个层面,作为家长的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够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当中,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优点。而父母身上豁达的生活态度与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的精神,也可以激励孩子去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因此作为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自己非常软弱的一面,或者因为一次失败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当中,甚至将这种负能量传达给孩子。

这只会让孩子同样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并且还会认为自己身处于如此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将来自己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第二、支持孩子付出的努力

孩子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追求,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那么在孩子遇到瓶颈的时候,家长给予的支持便是他最大的动力。

支持不光要嘴上说,行为上也要做到一致。还是以前面画画这件事情为例,如果家长决定支持孩子的梦想以及他付出的努力,那么也需要做出一些表现。

比如说,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专业的培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自己梦想的在意。尤其是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也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第三、帮助孩子细化目标

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细分自己宏伟的目标,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比如说孩子因为受到了外界因素的熏陶,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像霍金那样厉害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离孩子毕竟太过遥远,那么家长就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科学家,那么各门功课就先要学得扎扎实实,那么孩子就会想到要先把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提上去,认真听老师讲课。

为了能让孩子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细致任务表,将每天需要孩子完成的学习小任务都写在表上,比如说每天分析一道错题,每天熟读一遍口诀等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需要先跟孩子约定好。如果能够及时完成任务,那么确实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但如果因为拖延症发作,拖拖拉拉,那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惩罚。

赏罚分明才能让这个任务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为了降低孩子对于惩罚的抵触情绪,在制定惩罚措施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提高孩子的参与感和容忍度。

长此以往,孩子错漏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而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的起色,也就意味着孩子离自己的梦想能够更近一步。

所以说,还是希望各位家长在听到孩子的梦想时,不要轻易地否定,也不要用成年人的固定眼光去看待。孩子有梦想是好事,没有梦想才可怕,一辈子都有可能活得浑浑噩噩。家长更需要做的是用欣赏的眼光和实际行动去支持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33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