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和孩子订立规矩,是要通过家庭民主的方式,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些双方都应该遵守的条例,规矩制定得妥善,可以极大地减少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逐渐培养起自控和自律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减轻家长很多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的压力和负担,对双方都是极为有益的。凡是约定好的事情按规定执行,而不是在事情发生时由孩子或家长凭感情和情绪行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约定规矩还能培养孩子就事论事、坚持原则的品性。
跟孩子定规矩,约法三章
我们在跟孩子约定时,应秉持如下一些原则:
一,约定是双向的,既有针对孩子的约定,也有孩子对家长期望的约定,双方应通过家庭民主协商的方式一起讨论制定,这样才能保证双方最大限度地遵守而不破坏约定,进而达到我们制定这些规矩的目的。
二,约定要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孩子写作业、看电视,玩耍、起床睡觉的时间等等,都可以通过明确的数字来订立,约定都是可量化操作和评定的。
三,约定要有针对性。尽可能有针对性地、详细具体地展开约定,而不是泛泛之谈。约定是针对孩子和家长单方的或是相互的,已经发生的和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的约定。
四,约定要保证客观性。约定要符合双方的实际情况,孩子和家长在尽力的情况下能够做得到,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约定不恰当或者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最好还能要有第三方进行监督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予以奖励或者惩罚等等。
五,约定应该长期有效。尽可能把约定定位为长期约定,滴水穿石,铁杵成针,只有把约定坚持认真地落实下去,才能真正显现出好效果。
约定订立好了之后,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在于双方的执行,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双方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遵守,此时,如果是孩子发生的问题,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保持心态平稳,不过分苛责和批评责备孩子,而是应该适时提醒孩子,避免情绪化导致孩子对约定由抵触情绪而导致半途而废。如果是家长发生的问题,就应该自己做分析检讨,最好是与孩子共同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违约的情况,并按约定的内容进行自我检讨的惩罚。公平民主的家庭氛围更有助于孩子积极维护和遵守约定,最终达成我们引导孩子遵守约定的目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