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作为母亲,自己的孩子应该是心头肉,但是武则天却恰恰相反,她为了权力不惜亲手杀死孩子,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她治国理政,心系百姓,但是她也很狠心,为了夺取皇帝的宝座,不惜用尽各种手段,杀死自己的孩子也在所不惜,武则天的六个孩子中,有一半是死在自己的亲生母亲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扳倒皇后和其他妃子,不择手段。
与残酷的武则天不同,李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早年,李弘随老师学习《左传》,读楚国之子芈商臣杀王的故事。李弘忍不住捂着书叹了口气:"这种事不能让大臣们听到,史书应该记录圣贤的人,记录善良的德行,为何记录这个?"
老师回答说:"孔子写《春秋》,记录了善恶,为了通过对比,让子孙后代引以为戒,弘扬美好的德行,抨击那些恶人,让他们因为自己的恶行变得声名狼藉。"
李弘还说:"请让我换另一本书。"当老师听到这句话并称赞皇子仁慈时,他立即换了一本《礼记》。
李弘之所以如此反感"楚国之子芈商臣杀父"的故事,是因为在他心目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无私的情感,李弘对父母有无限的尊敬。唐高宗李治病了一辈子,李弘从小就喂父亲喝汤吃药,他无法想象世界上有"杀子杀父"的悲剧。
李弘对父母有无限的爱,对于老百姓来说,李弘是个仁德的人,他同情人民,帮助人民,给父亲提了许多建议,修改了不合理的法律,因此在人民中享有盛名。唐高宗出于对李弘的欣赏,在他11岁的时候就赋予了他监督国家的职责。一年后,李治命令李弘每五天听一次广顺门的所有官员的讲话,李治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疼爱有加。
李弘发现,萧淑妃的两个女儿,益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仍然被囚禁,终年不见天日,在深宫中消耗着青春,她们已经30多岁了,但仍然未婚,李弘自然无法忍受妹妹的遭遇。于是,他请求唐高宗放了两个妹妹,并立即允许她们结婚。在别人眼里,李弘的行为是一种罕见的善举,但在武则天眼里,这一切都是为了拆台,打自己的脸。因此,武则天逐渐对李弘失望,武则天把他当作敌人。
太子家令阎庄墓志显示李弘的死并非偶然
一句"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道出真相,由于高宗病弱,他将部分权力交给了武则天,请武则天帮助他管理国家。
在封建时代,女性参政是不合规的,朝臣一致反对,唐高宗有意把手中的权力逐渐交给自己的儿子,李弘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皇子,他不会听任武则天的摆布,也不会同武则天商议任何事情,母子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李弘被武则天下药毒死,到了唐代,武则天杀子之事早已传到大街小巷。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以武则天爱权为命运的本性,对分割自己权力的李弘是不能容忍的。毕竟,武则天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李治心里清楚,自己大势已去,想要把皇位传给李弘,这对李弘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因为武则天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她的终极目标就是登上皇位,紧接着,武则天毒死了李贤,废黜了李显和李旦,毒死了李弘。
可见,《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此,利用空余时间可以多读读,毕竟,在所有的史书中,《资治通鉴》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史书,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古人的一生去了解自己的得失,以史为鉴,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热爱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资治通鉴》,吸取前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只要我们读懂了,就能轻松地应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杨剑虹《武则天的家庭和她所受的教育》
勾利军《武则天杀女应属事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