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丁咚│优先议程:大规模援俄还是重建中美关系?

丁咚│优先议程:大规模援俄还是重建中美关系?

昨天的话题后,感觉意犹未尽,遂以此篇再谈谈。

疫情对于当前中国的意义,就是进一步激化和放大了已经存在的内外矛盾和问题。

表现在对外领域,就是中美关系在灾难期间,不是更团结了,而是更争吵不休。

这并非只是疫情造成的现象,而是中美矛盾和问题受疫情影响,发展、激化和放大的结果。

接续昨天的话题,对当前的中国来说,是要大规模援助困境中的俄国,维持与美对抗基调,甚至幻想其挑头,升级对抗,进而压制美国,还是要认清危机态势,辨明战略主次,弥合分歧,化解冲突,重建对美关系,将两国关系维系在基于友好、良性竞争,和平、积极和建设性轨道上?

因应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发展元气,保护民众生存与福祉,迫切要求确定对外关系的优先议程。

  • 背景

疫情目前累计确诊已冲击300万大关,死亡人数近20万,覆盖逾200个国家(地区、经济体)——比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还多、比美国过去推行的经济、政治和价值理念的任一“全球化”还要广泛。

疫情已经导致中国经济四十多年来最大跌幅——6.8%,全球经济和社会大部分在短时间内历史性地陷入停摆,对各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危机有多大、多深、多久,仍有待观察和评估。

疫情期间和之后,对于任何一个深受疫情困扰的国家(地区、经济体)来说,发展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分成两个层次:一要能经受住短期经济停滞的冲击,保存发展的元气;二是在疫情全部结束后,能够拥有足够的动力和后劲快速平息危机、恢复经济增长。

对于民众来说,维持生存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迫切,只有国家能够成功度过危机,重获发展生机,才能保障生存,提升福祉。

受美国对华政策战略转型及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变局影响,中国的外部环境面对冷战结束后最坏局面,放大了中国应对疫情造成的危机,使维持民众生存和恢复经济增长变得更加困难。

东盟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俄关系受政治和战略因素驱动已发展至极限,更高层级的关系——结盟,可能性近乎为〇,双边经济增量有限。

与此相应的是,中美、中欧关系下降,突出表现在它们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地位上,前者跌至第三,后者跌至第二。

从历史上看,只要改善对美、对欧关系,双边甚至多边经济合作、贸易发展,不仅可能重获生机,而且拥有大量增量空间。

  • 优先议程

维持民众生存,提升民众福祉,当前最重要的是恢复经济增长;恢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维持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稳定,并最大程度地扩大增量;维持三驾马车稳定和增长,最重要的是内促消费,外促合作。

中美关系在维持中国经济增长中具有标杆意义,不仅自身与中国合作,可带来巨大增量空间,而且可以促进中国和西方的整体合作,对世界各国都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十年来历史性抉择的最后关口(参看《大分野:中美关系抉择的新十字路口》一文),最重要的是,坚决遏制住中美关系继续下滑趋势,避免两国关系进入全面次冷战,同时积极化解双边关系的分歧,创造改善关系的氛围和机会,重建对美关系,将双边关系紧紧维系在以良性、友好竞争为基础,和平、积极和建设性轨道上,维护并提升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以保证度过疫情危机,恢复经济增长,不断提升民众的福祉,为国家发展带来更敞亮明媚的未来。

  • 历史逻辑

从早期贸易往来,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小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力挺中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重要角色,直至确立“建设性接触”的融合政策,对华善意和积极一面,过去都是美国对华态度、政策的主流。

美国对华政策基调,在晚清时代,避免了中国被列强瓜分;在战后,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冷战后,对促进中国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恢复和扩大经济增长,正是从淡化中苏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建交开始的。而可能巧合(也许不是巧合?)的是,在与美国关系开始走下坡路后,中国经济下行愈益明显,在疫情危机冲击下,前景不可测。

历史地看,跟美国搞好关系,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飞跃的最重要外部条件;恢复经济增长,也有赖于保持并稳定中美以良性、友好竞争为基础的和平、积极和建设性的关系。

  • 战略逻辑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就自然生发出一个迫切议题:如何稳定和保持与第一经济大国(可能更重要的是全面的第一强国?)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甚至将两国关系推进到与彼此体量相适应的战略关系。

这是维护中国晚近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成果,促进国家发展进一步全面升级的关键。

我曾将这种关系概括为“面向未来的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吊诡的是,特朗普政府不久前刚把“全球性”伙伴的头衔送给了中国的近邻——印度。

美国还正在动用国家力量,全面强化美印关系,以保证其能支撑起印度-太平洋战略西线的重任,使其足以成为其未来全面实施对华遏制战略的伙伴。

而在略早前,中美原本可以建立类似关系的。

但现在为了因应中国内外政策变化,美国正在全面构建以印度-太平洋地区为中心、以关键盟友为支撑的全球网络,以防危及美国及其盟友核心利益、危及其所主导的世界秩序。

中国面临的现实战略前景是,要么与美国保持以良性、友好竞争为基础,和平、积极和建设性关系,确保经济增长和民众福祉的持续提升;要么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越来越富有敌意的美国以及其所全面营造的全球网络。

  • 现实逻辑

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历史性下滑,第一季度GDP下降幅度达6.8%,全年以及更长远的经济增长也被蒙上了阴影。

经济危机可能触发长久以来积累的更深层次矛盾,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不仅失去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和发展成果,而且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动荡。

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维持经济基本面和基本民生,维护消费、投资和出口稳定,保护经济命脉,保存发展的元气,并为恢复经济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保护经济命脉,保存经济发展元气,进而恢复经济增长,使维护冷战结束以来的中美关系基本面稳定,重建对美关系,保持两国关系的和平、积极和建设性基调,变得更加迫切,意义更加突出。

可以这么说,如果中美继续在包括贸易、价值理念、地缘政治、网络、外太空、科技、政治等所有领域继续升级对抗,直至全面次冷战展开,那么,这一切都变得不可能,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 结语

“上半场”疫情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下半场”疫情还未显现出结束的迹象,2020年,注定面对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的局面。

无论是世界各国,还是中国自身,都面临着克服危机,保存元气,维护基本经济和民生,为恢复增长创造条件的紧迫任务。

可以确信,就象某些人所呼吁的那样,抱着冷战思维,指望庞大近邻挑头,与美对抗,是不合时宜,无异于缘木求鱼的。

在疫情危机态势下,对外关系议程关键中的关键,优先中的优先,就是全面结束与美国的争吵,尽一切可能化解分歧和冲突,着力重建对美关系,大力推动建立中美基于良性、友好竞争的和平、积极和建设性新时代关系。


独家评论,谢绝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995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