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很多父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在大部分父母所选择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宠溺式育儿、无条件养育、暴躁式育儿、棍棒式育儿。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残忍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教育极端的方式,甚至是刻意的给孩子制造所谓的困难。让孩子受到挫折,从而变得意志坚定,变得更加优秀,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挫折教育。
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所作所为真的是挫折教育吗?难道不是伪挫折教育吗?
01、挫折教育与伪挫折教育,你到底是哪种?
确实因为不同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爸爸妈妈也不能选择一种较为统一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会根据自家孩子本身的特征来展现出来不一样的教育状态。
我们上面所说的挫折教育其实也是现在很多父母所会坚持的,因为在父母以及隔代父辈的教育之下,大部分的孩子备受宠爱,在家里面就是家庭的中心重心。长时间如此,就有可能养成蛮横无理、目中无人的状态。爸爸妈妈认识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后就会避免过度的溺爱,而是选择一种让孩子多受挫折的想法。
之前在看《少年说》这样一档亲子综艺节目的时候,一个小孩子对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每次考完试你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真实想法,就算是进步了,你们也会拿我和第一名来比,可是妈妈你有没有想过,这几分的进步也是我努力来的,为什么你永远看不到我的好?”
确实后来妈妈的解释是因为认为自家孩子本身的性格比较外向,害怕适度的夸赞会让她比较骄傲、变得浮躁。基于这样的情况,也就不得不通过打击的方式让他静下心来。或许很多父母会理解这位妈妈的做法,但是我们从孩子本身的角度去思考,却有些不太赞成。
挫折教育、打击教育,从同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对于孩子的一种打击。只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法控制住度,就有可能导致挫折教育变成伪挫折教育。也就是教育状态成为一种刻意的伪装的,让孩子无法接受的。
02、伪挫折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伪挫折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教育状态,它也会产生一些对孩子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引导,并且解释自己的行为,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性格决定命运,而这种伪挫折教育之下产生的性格大都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1、孩子性格变得软弱
就像上面《少年说》中的孩子一样,因为在父母的打击之下,孩子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他们会认为自己就像是爸爸妈妈所说的那样没出息、没用、不优秀。
成年人受到打击之后都会异常的痛苦,更何况是孩子呢?在他们脆弱心灵之下,父母的言语攻击就是对他们的过度伤害。现在很多父母在一开始的时候比较宠溺孩子,这就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出现,孩子性格越来越软弱。
2、孩子的幸福感不足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她家孩子,她表示自家孩子简直太调皮了,所以不得不在孩子玩具的时候提醒他要去写作业。可是每每这样做,孩子都会异常的暴躁。
后来我询问她“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安排好时间,不要去打扰他”?她也是哑口无言。很多父母所谓的挫折教育,其实就是打破了孩子本身较为幸福的状态,让孩子幸福感不足。
3、亲子关系淡漠
玲玲在自己家从来没有听过爸爸妈妈的夸赞,每次总是会被父母训斥,打骂有些时候还会说出“你怎么不去死”这样的话语。一开始她认为爸爸妈妈是想让她变得更加优秀,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自己,所以她也是发愤图强。
到最后,却发现自家父母说话之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仅仅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伪挫折教育让她感到痛苦,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淡漠。
03、作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避免伪挫折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呢?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也不能保证某一种方式能够教出完美的孩子。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根据孩子本身的状态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甚至进行一定的糅合。
1、正视孩子本身的特点
孩子慢慢成长,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就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是比较自恋型的人格,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对自己盲目自信,这时候父母稍稍的打击一下,确实会让他们静静心变得更加的沉稳。只是对于那些内心敏感脆弱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只会让他们痛苦。
2、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制造挫折
每个人所遇到的困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想要利用挫折教育,让孩子一直更坚定,就应该考虑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而不是父母给孩子刻意的制造困难逼迫他们成长。
3、生活处处是教育
有些时候挫折教育的实施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大,甚至不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灵活变通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生活处处是教育,我们也希望父母能够认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稀缺性。
孩子慢慢长大之后,爸爸妈妈也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严厉,甚至通过这种所谓的挫折来去限制他们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特点,促使他们不断优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9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