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携号转网实行4个多月,用户表示依然难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携号转网实行4个多月,用户表示依然难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工信部宣布正式实行携号转网政策至今已经四个多月了,为了避免运营商恶意禁止用户办理转网,工信部加大了监察的力度,还专门派遣了督查组到各地的营业部去督察。对于不合格的运营商进行了点名批评和约谈的整改措施。但是即便工信部加大了检查的力度,有不少的用户仍然表示要办理携号转网的业务,也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运营商们服务质量的报告中,自从携号转网的政策实行以后,用户关于携号转网的投诉有了明显的增加,根据截止到2月19日的数据来看,目前三家运营商关于携号转网的投诉案例已经达到了38251件。携号转网已经实行了四个多月了,为何到现在还是这样难办理呢?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携号转网对于运营商来讲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很显然是偏向于消费者的。以前由于用户无法携号转网,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运营商的压迫,就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比如乱扣费、资费高或者服务态度差等,如果投诉以后不能解决的话,用户其实是毫无办法的,只能够“任人宰割”,毕竟如果要更换运营商的话就必须要更换电话号码。但是更换号码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当现在很多的个人信息都绑定了电话号码以后,换号码就变得更加麻烦。所以说用户除了忍耐运营商,自己消化不满的情绪以外,没有任何的办法。

但是当携号转网的政策实行以后,主动权就转移到了用户的手上,运营商们再也不能用电话号码来“威胁”用户了。因此当一个用户流失的话,运营商就需要努力的吸引一个新用户,但是吸引新用户的成本要比维护一个老用户高很多,因此运营商们自然不愿意轻易的放走任何一个老用户。

因此运营商们都开始用优惠政策来挽留老用户,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套路满满的优惠,只要用户一时看走眼享受了优惠,就会限制用户至少一年内不能携号转网,有不少用户就是走入了运营商的“圈套”,才使得携号转网如此的艰难。

另外运营商们对于一些靓号的用户,限制条件就更多了。使用靓号的用户大部分的都是高端用户,因此一个靓号在购买的时候都需要花费大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且为了彰显靓号用户的身份地位,因此这部分的用户都是由保底消费的,有的号码的月最低消费甚至要达到上千元。而这部分的用户就是运营商的主要的李云来源,所以说运营商自然是不会放走这部分的用户的,而且也不会让自己的靓号变成别的运营商的号码。

那么这个时候运营商就会拿出在办理号码的时候,用户基本上不会正眼看的合同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约束。说实话,在办理号码业务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会阅读运营商给出的任何单据,但是现在这些单据就变成了限制用户的最大的阻碍,再加上解释权在于运营商手里,用户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这份合同就变成了霸王条例,花几万元购买的靓号也不能归自己所有,如果要转网的话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因此这也限制了不少用户的转网行为。

虽然携号转网已经实行四个月了,根据数据限制目前移动也已经流失了八百万的用户,但是很显然这个数据是远远低于用户的预估的,毕竟中国移动近年来的投诉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坐拥九亿用户,800万用户的流失显然已经不算多了,所以说现在还是有不少的用户依然转网困难,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34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