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今年除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复工复产受到影响之外,开学时间推迟,让所有的家长伤透了脑筋,这种情形在中国甚至世界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有些农民工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无法回到自己工作的岗位,而有一大部分无法返岗的农民工,是因为孩子上学的时间推迟,怕孩子在家里不认真学习,甚至跟着品行不好的孩子学坏,才不得已呆在家里,当起了孩子的“伴读”,这种情况,在城市里还不太明显,对于农村人来说,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
家长就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学习不能落下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除了要暑期要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三、高三年级提前开学外,各地的学校也相继确定了开学时间,停止了让学生头疼的网课,有序分批次开学,让这一群“神兽”回到校园。当孩子回归教室后,好多家长才能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开学前的这段“伴读”的日子,这三件事,会让人终身难忘。
手机流量严重超标
对于农村人来说,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平时在外面要上班,在家里要干农活,除了茶余饭后,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玩手机,况且农民的每一分钱,都和汗水密不可分,哪里舍得用钱去包太多流量,反正平时谁要是有事就打个电话,该说什么说完继续干活。
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儿童
但是今年不一样,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所有的孩子的学习方式都得改过来,从他们可以随意打闹的教室走出来,接受先进的空中课堂。本来就不够用的流量,除了孩子上课要用,家长们无法复工,似乎也变得无所事事,没事还得靠上网来打发时间,一台手机被大人和孩子轮流使用,原来套餐里都得流量,几天就被刷得一干二净。
手机不够用
或许会有人说,手机怎么会不够用?其实这事在农村发生,一点都不奇怪,农村的孩子,除了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手机,反过来看这个问题,有很多家长都不愿给孩子佩手机,因为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在过去,农村好多地方的老人,思想比较保守,认为孩子多,长大后相互间有个照应,更有一些人有重男轻女的风俗习惯,不生儿子不罢休,导致孩子一大帮,抚养的负担较重。
农村成群的孩子
今年和以往不同,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学生不得不通过网络的形式去学习知识,孩子较多的家庭,光靠父母手里的两个手机,要是同时上课就明显不够用,有时还会因为争手机上课,打得哭天喊地,父母无奈,只能再买几台,保证孩子同时上课也每人手里都有手机。
很多东西不会,还得跟年轻人现学
过去的农村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到了这个年龄,能学会使用智能机,已经很不容易了,平时刷刷抖音快手,看看新闻,哪里还会懂得注册账号、账号认证这些繁琐的事。但今年不同,学生要上网课要注册账号,平时还得帮孩子提交作业,每天还得帮孩子测量体温,录入电子表格上报,这些事,对于一个几十岁的人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懂的东西,不得不向年轻人请教
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有再多不懂的东西,也得讨教年轻人,现学现用。网课刚开始那几天,“怎么注册账号?”“怎么给孩子提交作业?”“这电子表格怎么填?”“填好的表格怎么找不到了?”这些问题随时都会被问到,尽管很多时候开不了口,但为了孩子,做父母的也不得不放下脸来。
结语:虽然这些发生在农村糗事会让人终身难忘,但为了孩子的成长,花再多的钱买流量都值得;就算是手中拮据,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平时节省点帮孩子买个手机也没啥;虽然很多东西我们不懂,不懂的东西就问,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行。难,今年大家都难,但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做靠山,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