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犯错不愿意承担责任?指导大于指责,做好这几点是关键

孩子犯错不愿意承担责任?指导大于指责,做好这几点是关键

欣欣在家和弟弟跑来跑去,不停打闹,不小心把边几上的花瓶给蹭到地上摔碎了。随着“咚”的一声响,妈妈也从厨房跑出来了,看到地上的碎花瓶,就朝欣欣走过来,欣欣马上说:“妈妈妈妈,不是我打碎的,”气的妈妈质问欣欣:“不是你是谁?难道是你弟弟嘛?”欣欣马上反驳:“我不知道是谁,反正不是我。”然后自己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妈妈说她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气的自己赶紧收拾起花瓶碎片。

其实,孩子犯错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可不是欣欣一个,她的同学小马也经常这样,小马有时候考试成绩不好,回家跟妈妈说是因为考题太难了,大家都考得不好。或者是刚换了老师,大家都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反正总有考的不好的理由,但理由却总是归因于外界因素。

事实上,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意或者不敢承担责任的情况很多,有弄坏别人东西不承认的,有自己做错了不承认的,如此种种。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呢?

1、 担心被家长指责

孩子还小的时候,犯错在所难免。如果家长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让孩子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一旦犯了错,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责任,并不会承认是自己所为。

琪琪太害怕妈妈骂她了,因为上次琪琪不小心把妈妈的手机摔到地上,妈妈骂了她十分钟,琪琪害怕妈妈睁大的眼睛,害怕妈妈扬起的手掌,害怕妈妈高高的声调。这次摔碎了碗,琪琪死不承认是自己摔碎的,妈妈虽然在旁边语气激昂的教育琪琪,但是琪琪就是不说自己摔碎了碗。



2、 家长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家长可能工作压力也很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弄得一片狼藉,于是逮到个孩子犯错的机会,就把孩子大骂一通,明着看是教育孩子,实际上或许只是发泄自己的压力。这种错位的教育,让孩子面对犯的错误时经常是“百口莫辩”,家长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然后就咣咣咣给孩子定了性:

  • “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 “你这么做让我很失望!”
  • “谁给你的勇气不写作业!”

实际上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很伤孩子的心,父母应该引以为戒。



3、 家长也曾不负责任,孩子有样学样

说起孩子犯了错不愿意承担责任,哪个父母都是一个又一个用不完的例子可以列举。但是如果把主体换成父母自己,其实也有不可言说的案例。阿雷的爸爸经常教训阿雷要像男子汉承担责任,犯了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可是爸爸自己却不像个男子汉一样,实际上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的是妈妈,阿雷即使犯了错也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是以爸爸为榜样的。



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承担责任的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

1、 多指导,少指责

孩子犯了错,他自己幼小的心灵已经很忐忑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大吼一声或者大骂一顿,只会让孩子离父母的心越来越远,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卫”,直接表现就是否认犯错的是自己,也拒绝为此负责任。如果父母能少指责孩子的错误,而是多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改起错来也有动力,也不再因为害怕而不愿意承担责任了。



2、 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

要求孩子负责任以前,父母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起码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阿维一直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即使犯了错,也会很快反应过来是自己的问题,并向爸爸妈妈承认错误,阿维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受了爸爸的影响,他的爸爸是一名以身作则勇敢的军人,军人铁骨铮铮,一言一行诚实守信。所以阿维一直把爸爸当做他的“偶像”,自然也要求自己做到“勇于承担责任”。



3、 承担后果,知耻而后勇

虽然孩子犯了错,但是不能揪着孩子的错不放。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才会在他成长过程中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每一次犯错都是为以后的成功积累宝贵的经验。小乐自认为准备的很充分,并且奥数选拔赛比赛前,还暗暗发誓要超过米秦,可是比赛结果出来后,小乐比米秦低5分,于是小乐止步于校选拔赛。妈妈知道后和小乐分析了考试的准备,发现小乐有个主题没有复习到,于是这个类型的题目出现错误,导致无缘省里举行的奥数比赛。小乐勇敢的承认了是自己复习的不全面,于是精心准备来年的考试,对参考书也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和选择,还制定了翔实的计划,妈妈对小乐次年奥数比赛的准备工作非常满意。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 拒绝语言暴力,让爱用更舒适的方式表达

孩子愿不愿意承担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其实和父母对他的评价最为相关。如果父母释放给孩子的都是强势的,武断的暴力语言,那么孩子愿意承担责任的比例十分低,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释放的信号是积极的,正向的,是让孩子有信心的,那么孩子原因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可以达到100%。阿联酋关于语言暴力的试验结果可谓是叹为观止,连绿色植物连续30天承受语言暴力的结果都是枯萎,何况是我们宝贵的不行的孩子呢。

对孩子的教育,要积极引导为主,杜绝语言暴力,让自己对孩子的爱用更加舒适的方式去表达,用孩子更喜欢的方式去传递。

如果孩子不是在家犯的错,而是在外面,那么家长更应该有家长的样子,一方面家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父母不能对孩子恶语相向,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包容和支持孩子,即便犯了错,也是由自己的家长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在外面被语言暴力伤害一次又一次,把孩子的好性格全部扼杀干净。



2、 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预防比弥补更有效

孩子犯错的原因,还有很大的比例是因为孩子的选择权被剥夺了,总有父母提前给孩子做好了各种选择,而这些选项既没和孩子商量,做了选择也没和孩子前期沟通。导致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就犯了错,并且父母还希望孩子“背锅”。有的女孩不喜欢穿裙子,也有的孩子不喜欢被妈妈安排去练钢琴,但是这些都不能够成为孩子拒绝穿裙子或者弹钢琴犯错时,父母呵斥他们的理由。

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比强制他们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更有效;对问题的预防,比出问题后再在孩子身上弥补更有效。



如果父母都能有耐心像照顾一棵小树一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他在哪一天需要施肥,哪一天需要浇水,哪一天需要晒晒太阳打打药,如果父母都过问和关心的话,孩子就不会发展成不负责任的孩子,即便犯了错也敢于承担,其实孩子就是一颗小树苗,性格需要修正的地方,父母就要拿出剪刀修剪一下枝丫,习惯需要养成的地方,父母就要施施肥。悉心的照料,科学的管理,这颗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810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