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你还在对孩子进行“降维式打击”吗?身为父母,不要太强势了

你还在对孩子进行“降维式打击”吗?身为父母,不要太强势了

文字/小影

编辑/小影


什么是"降维式打击"?

"降维式打击"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中提出的物理学概念,指的是高纬度的个体对另一物体进行"低维化"处理,从而进行"毁灭式"的打击。

对于维度的了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观察和体会到的就是"长、宽、高",那么所谓的三维就是指立体空间,二维就是平面空间。

父母对孩子的降维打击就好比把孩子从空间搬到了平面,孩子的活动范围只有前后左右,因此更容易被父母控制。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利用自己的多维度优势来"攻击"处于低维度的孩子

很多父母和孩子讲话总是说不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亲子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就是所谓的认知不同,父母此时的"强势",对孩子来说常常是一种降维打击,孩子不仅很难接受,还容易在自己的维度上封闭自我

父母的"高维度"与孩子的"低维度"存在着认知上的距离

父母看问题跟孩子必然是有差距的,就算要父母和孩子进行共情,站在同一角度想问题,那也需要父母利用包容,放下"身段",跟孩子站在同一维度进行思考,否则很容易陷入认知上的隔阂

  • 首先是对个人认知的不同。

由于父母的人生阅历丰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该做什么。父母对于自我的认知通常都要比孩子高出一个维度,也就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暂时很难拥有的觉悟

就比如说,如果父母在公司需要加班,首先当然会想到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多耗精力,很难照顾到家庭;其次会想到加班可以把任务进一步完成,老板会有所嘉奖。那放到孩子身上呢?

如果你今天给孩子多布置一张试卷,孩子很难想到这张卷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卷子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并且以后还有可能遇到卷子上的类似题目等等。孩子想到的只有:"我好累,不想写了"。

总的来说,父母对于自己做一件事的理解是时间、社会关系、家庭等多方面的,而孩子只想到了自我。这是由于人生阅历、思考方式的不同造成亲子之间存在于不同维度的认知隔阂

  • 其次是对环境的认知不同。

环境必然是有利有弊的,这个世界既可以美好,又可以"黑暗",但孩子很难从多维度全面地去看世界。

之前在美国某一所小学,因为老师和孩子们说"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目的是想要孩子们接受现实,可是孩子们不但没能理解老师的用意,还哇哇大哭起来。我们利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遮上的"低维度保护伞",轻易就被现实给掀开了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是一个"正向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年龄段才会进入接受现实、理解现实、看清现实的过程,并不是突然间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他们就能够恍然大悟的,更多的是随着孩子长大,才慢慢悟出来的。

由于对世界的认识不同,父母有时候想要为孩子好,从而超前地给孩子灌输的某一些概念,很容易就从高维度上击垮了孩子。

曾经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节目组对爸爸们进行了集体采访,问题是:"看到孩子的第一眼,你有什么感觉?"爸爸们的回答基本上一致:"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责任了"。

可见,一个人的人生需要经历种种体验才会有在不同维度上产生新的认知,有可能要花上整个青春,也有可能就在看到自己孩子的那一瞬间

你还在对孩子进行"降维式打击"吗?身为父母,不要太强势了

对于中国的父母们来说,强势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因为家长们坚信"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孩子有多优秀"。所以常常利用"挫折式教育"想让孩子在打击中磨练自己,也会给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全方面全维度地培养孩子。

有些孩子认知程度高,确实可以在高压下成长,可有些孩子承受力低,很容易被处在高纬度的父母"毁灭式打击"。

身为父母,有时候需要收起自己"俯视"孩子的优越感,应该跟孩子处在同一维度,进行积极地"促进",而不是消极地"打击"。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认知存在着维度上的不同,稍有不慎就容易打击到孩子,消磨了孩子的自信心。

面对亲子之间认知维度上的不平衡,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第一, 父母自己可以试着"降维",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父母与孩子处在同一平面,就能够减少父母在"高度"上给孩子造成的压迫感。处于同一维度之中,孩子会有着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安全感,从而接收信息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不会存在不同维度进行信息互动造成的"崩塌"。

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站在同一视角想问题。其次是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想法,进行高效交流

第二, 可以在同一维度进行促进,并试着对孩子进行"升维"

孩子认知程度低,并不代表不可以慢慢地让孩子学会成长,但家长要做的只是在不同年龄段给孩子灌输不同的思想,教会孩子思考的全面性和看问题的包容性,这样才能避免孩子长期处在同一维度,进而造成思想闭塞、单一化。

就比如带着孩子参加夏令营,孩子的关注点不应该单单在好玩刺激的活动上,更应该了解的是夏令营对个人独立性的培养,以及拓展社交圈、开阔眼界的作用。

总结

总之,亲子之间想要高效交流,最好的方式是处在同一维度上,家长要试着和孩子站在同一维度,也要把孩子拉进新的维度,而不是进行"降维式打击"。简单来说,家长可以做个"高维度父母",用全面的包容的视角看问题,而不是做个强势的父母,只会打击处于低维度的孩子。

福莱说过;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该止于家庭。教育孩子应该带有一颗包容的心,仁慈处理孩子缺点和认知上的缺陷,并开拓孩子的视野,才能促进孩子一步步成长。

每天分享育儿身边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影妈妈育儿经,为您答疑解惑!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60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