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姐育儿日记(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即将高考因为母亲不答应自己学动漫专业,选择割腕自杀。
网友纷纷评论道:“这个母亲也太不体谅儿子了吧”“年纪轻轻这么想不开”......
很多评论都是对于孩子母亲的指责,这让我十分不解,无论是孩子冲动割腕,还是母亲强烈制止孩子,难道这件事情的本质不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吗?
一、现如今,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
1.从上位者角度跟孩子沟通
孩子觉得自己的兴趣是动漫专业,心之所往,并且愿意为之钻研奋斗,为此充满了干劲。在跟母亲提及之后,母亲直接制止了,并且批判这种是没出息的专业,不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以一种过来人的角度禁止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为此才导致了事情走向不可挽回的境地。
正是由于家长喜欢像老板教训下属一样教育孩子,孩子会本能的排斥这种行为,因此就不乐意再尝试着跟父母沟通。
2.家长宁愿相信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其次是有些家长宁愿相信他人的话语,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总是习惯于给自己的孩子安上一个固有印象,觉得孩子可能会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的,容易学坏。
3.交错沟通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渐渐有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想法,想着以一个成年人平等的角度跟父母沟通。
而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终究少活了自己几十年,自己所说的和所想的一定是为孩子好的,因此就会产生矛盾,导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继续沟通。
二、缺乏沟通对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1. 对孩子来说
父母比较少和孩子沟通,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性格上有一定的缺陷,连父母跟自己的沟通都少了,孩子会更加没有安全感,随之会逐渐变得孤僻,不乐意和他人交流,不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对父母来说
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实际隐形中增加了孩子的教育成本。
父母缺少跟孩子沟通,会让孩子逐渐跟自己疏离,渐渐的不听自己的话,出现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对孩子的引导难度增加,像学习上的一些事情,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偏偏不按照家长所说的做,所以就需要额外花费时间成本来跟孩子沟通。
3. 对家庭环境来说
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只会让整个家庭环境的气温逐渐降低,失去了原有的温馨与和睦,严重的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为人父母,怎么才能鼓励孩子跟自己沟通呢?
1. 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的想法和认知跟大人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不应该固执已见,只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好的,适合孩子的,但是孩子并不能接受。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从而再去跟孩子沟通。
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方式或许才是有效的,孩子也乐意的。
2. 实质性给予孩子帮助
家长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刻板印象,认为自己十分了解,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但是有时往往只是家长自己的错觉,所以家长应该要实质性的给予孩子帮助,像孩子摔倒了的时候,或是摔坏碗的时候,家长第一时间不是责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而是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担心,从而让孩子会更加信赖父母,从而奠定沟通的基础。
3. 正确的赞扬孩子
有时候孩子得意洋洋的向父母表示自己的志向和选择的时候,需要的只是父母的认可,即使这个想法真的不利于孩子成长,也要先认可孩子的想法,再委婉的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直接劈头盖脸的否认和批判。
其次是家长不要忽视孩子所说的话,不然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没有分量,爸爸妈妈丝毫不在意自己,渐渐杜绝了自己跟父母沟通的心思。
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桥梁,想让孩子跟自己有效沟通,就需要父母放下自己的身段,而不是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跟自己的孩子沟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渐渐拉远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日记,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