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主题:
- 父母要清楚自己想培养什么孩子
- 要做懒父母才能让孩子强大
因为长期混迹于教育行业,每天要接触很多的学生家长,会面对各种育儿问题:我们家孩子很拖拉怎么办?我们家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我们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可愁死我了……
后来就一直关注家庭教育,学习并不断运用,当给家长们做了一次家庭教育分享,并且效果不错,朋友了解到后就邀请我去再次做分享,并写一些东西。答应后才开始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话想分享给大家,最终还是决定从“育儿观”开始吧,于是加入了一些案例,形成了这篇文字……
壹 ·期待 规划
出生伊始,从我们的名字开始就包含着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区别于过去的“铁柱”、“狗蛋”“翠花”这样的称呼,现在的名字更饱含寓意,期盼孩子未来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
在一次家庭教育分享会上,我问了在场的40位家长“对孩子未来有规划的、或者清晰地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的请举手示意”。当提出问题后会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稍后只有两位家长举起手来。“我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他成为科学家”。听到这两个回答我的心倏地一紧,看似明确的目标背后隐藏了太多的“伪装”。“什么是受人尊敬的人呢?”家长沉默了。可能是上个好大学,可能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可能是有钱……我不清楚,但是我至少知道,父母再这样下去,孩子的成长真的要靠“随缘”了……这就好比很多人天天说“我要幸福…”“我要成功…”当问他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的时候却回答不上来,自己对幸福没有界定,压根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我想听到的是“我希望他正直、乐观、勇敢”“我希望它能高效学习、独立自主”这样的具象的习惯或者品质,每一种品质和习惯背后都会铸就一种人格。只要具备一两种“人格化”习惯(下表),孩子的未来就会有不一样的天地。
案例
一次和家长聊天的时候,这位妈妈和我讲孩子最近学习上很懒、顶嘴 ,但是据我平日里对孩子的了解,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学习自主高效、为人开朗。后来细聊才知道,所谓的“懒”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及课外习题后想休息一会;所谓的顶嘴是因为我讲了这一阶段的复习任务后回家妈妈问起来,孩子回答“老师没说非得今天晚上,我知道什么时候复习”。
后来我给妈妈解释了跟多习惯培养的问题后反问道“您是希望孩她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还是听话的孩子?”这位妈妈说她懂了。
究其根本,父母往往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孩子的生活,要求孩子必须得遵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否则就是不听话。其实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就是这样,一对矛盾的词中必须舍弃一个,舍弃了听话,得到的是孩子遇事有主见。在我们一次又一次替孩子做决定的过程中,孩子早已经丧失了做决定的能力。有多少父母正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你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却又要求孩子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
贰 · 成长 蜕变
正如很多父母一遍抱怨着孩子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做,一遍说“快去学习,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
去年一位妈妈和我说“大宝都上初中了连个袜子都不会洗,洗个袜子洒一地的水都不知道拧一拧。”描述过程绘声绘色,我都能想象到孩子洗袜子时候的无助和妈妈抓狂的表情。能推测出来,孩子平时一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家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都不需要她做任何事情。但是在军事夏令营的生活中,我们却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在自己洗衣服,野炊的时候都可以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不会生火不会切菜,却可以贴心地为大哥哥大姐姐揉揉肩捶捶背。而这些事情没有任何人安排。因此,我一直信奉“做妈妈要做懒妈妈、笨妈妈;做老师要做一名懒老师、什么都不会的老师”。当我们以弱者自居,孩子们自然会变得强大,他会探索怎样能解决问题,他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孩子们会在一次又一次实践的过程中飞速成长,他们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
孩子渐渐长大,多少父母已经渐渐忘记“初心”,不再记得孩子第一次喊“妈妈”的欣喜,不再记得孩子刚会走路时的热泪盈眶。从上学开始,因为有了成绩有了名次,父母们不再关注孩子的进步,沉迷于别人家的孩子已经钢琴十级了、别人家的英语好棒、别人家的孩子是年级前三、别人家的孩子……忘记了看看自己身边的这个小孩有多么独一无二。
当我们让孩子背负着期待往前走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期待到底赋予了孩子什么?愿我们都能俯下身来,成为孩子的后盾,让孩子承载希望走出自己的道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