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美国: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油价崩溃

美国: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油价崩溃

(求关注)

本文仅为个人猜想

近20年美国已经发生了两次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互联网泡沫,第二次是08年的次贷危机。第一次由于大部分人年纪都比较小,没有引发太大关注,再加上当时的互联网在中国才刚刚兴起,因此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也是理所当然的,而08年的金融危机却让中国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美国金融市场崩溃的威力。

而这一次又是同样的剧本,又是熟悉的味道,美国可能迎来第三次金融大危机。中国和美国的赚钱方式有什么不同?在中国赚钱的模式是这样的,投资——购买原材料——兴办工厂——产出工业产品——销售,然后从中再赚取差价也就是利润。而在美国,则略有差别,美国的赚钱方式相当高效。成立一个公,司运作上市,吸引投资,给予高额回报,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循环往复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所谓的旁氏骗局。

我认为美国这几年炒作的页岩流就是一个新的旁氏骗局,所谓的页岩油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1847年就已经有人进行了页岩油开采。页岩油和石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石油就像是地下水钻口井就能够将油抽出来,而页岩油则存在于岩石的缝隙之中,除了钻一口竖井之外,还需要再装一口横向的管道,将岩石中的石油抽取出来,毫无疑页岩油的成本更高,也正因为如此,当油价过低的时候,页岩油就不能够盈利,相反还要亏损。

根据估计,现在已探明的页岩油储量约为11万亿吨,毫无疑问,将这些页岩油开采出来绝对是一笔赚钱的买卖,也正因为如此08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油公司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的兴起,而这些公司上市之后又成立了许多股票,通过持有这些股票,美国又成立出了一大批的相关基金。一时之间页岩油吸引了数以万亿的资金投入。

页岩油赚钱吗?那要看油价的,页岩油的成本约为40美元,这就意味着当油价低于40美元的时候,页岩油公司非但不盈利还要亏损。正因如此页岩油开采,才一直断断续续,没有大规模进行开采。

现在油价已经低于了40美元,甚至1°跌破30美元,如果这个油价持续半年的话,这意味着一大批页岩油公司将长期亏损。最终导致还不上债务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一大批页岩油公司将会破产,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公司的股票一落千丈。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由这些股票带来的一大批基金和金融衍生工具全都会破产这么天量的资金是从何而来呢?最大的持有者就是全体美国公民。美国人的财富70%都在股票市场之中,而这些财富最大的体现新形势就是美国人的退休金。美国人民作为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人民所产生的财富是天量的,而累积出来的退休金也是巨量的,如此巨量的资金却没有合适的投资地点。导致一旦出现投资机会就会引来资金的疯狂聚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不断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纯粹是有钱没地方花。

将退休金投入股票市场会产生什么后果?有一句话说得好,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高。这固然也是事实,尤其是美国,这已经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牛市。股票市场不断攀升,但是股票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时候。之所以美国股市能够持续繁荣,原因就在于世界经济复苏从而导致的巨量资金注入美国股市。这才将美国股价推高。

而现在石油价格的过低很可能是推倒美国股市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这块牌子首先就会狠狠地砸向页岩油公司,随后再由页岩油公司向下不断传递,最终引发一场巨大的海啸。

其实这没有什么新鲜的,这么多年来美国只不过一直在重复历史。这再次印证了一句名言。人们从历史中唯一学到的就是什么也没学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他们不愿意投资低回报率的产品,而往往愿意选择高回报率的产品。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产品是绝对不可能拥有太高的回报率。目前能拥有高回报率的产品,只有旁氏骗局。

美国人原本可以利用手中的巨量资金投向全世界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非洲大陆的基建。唯一的缺点就在于这个投资的回报周期相当长,有可能会达到50年甚至100年,但是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稳定而且持续,其实这才是一个国家运转的正确方式。追求长期而稳定的回报,而不是病态的追求一夜暴富。

历史已经给了美国人太多的选择机会,但每一次美国人都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机会从来都不止一次,可悲的是你每一次都没有把握住。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从来都没有一个外部势力能够将它打倒,能够打到美国的只有美国人自己。就像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49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