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血管硬化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保护血管这样做!

血管硬化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保护血管这样做!

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只有血管健康,人才能健康长寿。健康的血管富有弹性,可以有效地预防毒素的滞留,以防止毒素损害人体器官,还能防止血压升高等问题。但如果血管失去弹性,那么以上作用就很难发挥,这样就容易为其他疾病埋下隐患。

同时血管还是运输血液的载体,血管健康才能将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其他地方,这样才能保证各大器官的供血。如果血管不健康,那么血液的运输就会成为问题,进而导致全身的供血不足,这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是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如果大家想要长寿的话,保护血管就好了。但保护血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个大概念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呢?

其实保护血管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就是要让血管永葆活力。所谓的永葆活力,就是要防止血管硬化。血管硬化是威胁血管健康和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一旦血管硬化,血管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同时血管壁也会增厚变硬,从而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增长,斑块就会增多变大。这些斑块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脱落之时,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对人体健康有着致命的打击,但大家却很难得知血栓什么时候会形成以及发生。

血管硬化是老年病?

血管硬化是老年病?错。对多数人来说,血管从20岁就开始变硬了,胖孩子血管硬化开始得更早。我国6~17岁的儿童中,接近1/3体重超标,他们的血管更容易“早衰”。

血管硬化虽然深藏不露,但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如果血管堵塞便会导致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一个简单动作,测一测你的血管


紧握拳头30秒,打开看看

我们的双手还是身体自带的血管健康 “检测仪”。双手握拳30秒,打开后看看手掌变白的现象,是否会马上消失。

当紧紧握拳时,会压迫到手掌的血管,而这样的挤压动作会阻断血液系统流通,因此手掌会变成白色。变成白色的手掌,若10秒内能马上恢复原来的肤色,就表示血管健康。但是,如果要花20秒以上才能恢复的话,就要当心是不是有动脉硬化的情形。

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血管内的“管道”变窄,影响供血。其形成过程相当缓慢,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表现也不同。

血管变“脆弱”,后果很严重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血管硬化了,你就更需要留意以下器官的情况:

1. 心脏冠状动脉硬化,让心脏缺氧

心脏“御用”的血管——冠状动脉一旦硬化,就会引起冠心病,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表现为胸闷、心绞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脑动脉硬化,可能脑出血

脑动脉硬化,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遇上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造成的血压骤然升高,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它和脑血栓都属于中风(脑卒中)。


3. 颈动脉硬化,容易脑梗

颈动脉硬化易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会让人经常感到头晕、目眩、记忆力差、失眠或嗜睡等症状。

若硬化了的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阻塞动脉血管,就会造成脑血栓,出现失明、言语不清、瘫痪等表现,甚至威胁生命。“三高”人群,尤其应警惕此类疾病的发生。

4. 肾动脉硬化,出现蛋白尿

肾动脉硬化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会有微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有泡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保护血管,投其所好


动脉硬化通常在20岁左右就开始了,到了中老年往往会加重、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肥胖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高胆固醇会让血管加速“老化”,提前变硬。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管的硬化是可以“逆转”的。

1. 控制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一般建议最好控制在18.5~24,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属于肥胖。BMI超标会增加心脏负担,对血管壁产生不利影响。

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建议体型偏胖的人每天称体重,早察觉肥胖苗头,并及时改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护血管。

2. 早餐喝杯豆浆

豆浆不仅美味,还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有益血管健康。

打豆浆时最好多加几种食材,除了常用的黄豆,还可以加入黑豆、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等,喝豆浆时最好别加糖。

3. 每坐一小时,活动10分钟

久坐会减缓机体新陈代谢速度,一些物质消耗不掉,便会在血管壁沉积下来。久坐者大部分是脑力劳动者,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导致血管长期收缩并由此带来伤害。

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眺望远方、拉伸四肢、散步等舒缓运动均可。

4.常喝绿茶

常喝绿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防止脂肪在血管内堆积,从而起到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但绿茶偏寒,体质虚寒者应控制好饮用量。


5.吃通血管的食物

常吃点通血管的食物也可防止血管硬化。比如说苹果、榛子和西红柿等食物就具有通血管的功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47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