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妈队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热话题:「为什么花父母的钱会有负罪感?而且长大需要一分不落还回去?」
问题引来130多万的围观,底下有近千个回答。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
因为从小父母就让我觉得,他们对我的付出是要有回报的。
现在把钱还给他们,其实就是一种“清算”了。
这个回答戳痛了许多人。
有的说:我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根本就不是因为爱我,我只是一笔投资,能为他们带来收益的那种;
有的说:感觉花父母的钱和吸父母的血没有什么区别,从小就想着早点赚钱还债离开这个家;
还有的说: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知道我辛辛苦苦赚钱都是为了你吗,你怎么这么不知感恩?」,以至于花每一分钱都很有负罪感。
看到这里,妈队不禁思考:为什么本该以爱为枢纽的亲子关系,会变成这些孩子口中,靠“钱债”来维持呢?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总是带着强大的付出感来养育孩子,却不知,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偿还”的心理,想赶紧还完离开我们。
曾经有位读者给我写留言,说她的童年一度生活在负罪和痛苦中。
从小她父母就常常吵架,父亲脾气差,有时还会动手打母亲。但他们没有人提出过要离婚。
不是因为还有夫妻情,而是为了孩子。
那这个孩子幸福吗?一点也不。
每当她犯了点什么小错,父母就会跑来质问她:「为了给你一个完整的家,我们再难都没离婚,你不听话对得起我们吗?」
她很怕父母说这样的话,这让她觉得自己是个阻碍父母追求幸福的罪人。
她因此变得乖巧听话,学习也非常努力,想以此偿还父母的不幸。
可是她过得并不快乐。
高考时,她背着父母,放弃了离家又近又好的名牌大学,偷偷选择了一所省外的普通学校,目的就是为了远离那个家。
她说,父母的付出太沉重了,她根本承受不起。
其实,像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
我省吃俭用,花钱送你去上辅导班,你就拿这成绩回报我?
你看,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妈妈都舍不得用,全留给你了,你对我就这态度?
我和你爸这么辛苦是为了谁,还不是因为你,你怎么可以不听话?
……
父母们常会以一种近乎苦行僧式的牺牲,来给孩子灌输负罪感。久了,孩子潜意识就会认为「我就是个麻烦」、「我不值得被爱」,无法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的一个朋友说,自己从小都很怕给父母带来麻烦。
初中有同学欺负她,把她的一把头发都扯掉了,她自己躲在学校厕所哭了好久,擦干眼泪确保没有表现任何异样才敢回家。
一直到有了孩子前,她都在一种极力与他人撇清关系的状态中度过。
这种不愿意麻烦、不愿意亏欠已经泛泛到朋友、亲戚,哪怕是爱人了。
不愿意接受帮助,因为心里算了算可能还不起,于是宁愿所有的苦和难,都自己受着。
你说,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怜?
妈队也理解,很多时候父母向孩子抱怨诉苦,是想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付出,珍惜现在的生活,变得更懂事点。
但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敏感,更害怕给我们带来麻烦。
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新闻:
有个9岁的男孩,深夜站在窗户前望着小区门口哭泣,邻居听到哭声后报警了。
民警赶来后,男孩哭着说,父母都出去工作了,他一个人在家,感到孤单又害怕,所以才哭了。
民警拿起手机,要给他妈妈打电话,孩子忽然情绪激动地制止:“我妈妈工作忙,别打电话给她。”
在民警说到再忙也不能不顾小孩时,孩子着急地为妈妈辩解:
“她回来得晚,是因为不够时间的话,就拿不到工资了。”
“妈妈真的很不容易了,她虽然晚上顾不了我,但她早上顾我,平时生活上也顾我。”
在男孩执意不要因为自己影响妈妈工作下,民警只好作罢,让男孩上床休息,等妈妈下班回家。
其实,父母养家辛苦,孩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尽管是需要大人照顾的年纪,但是他们也会理解体谅父母的不易,小心翼翼不让自己成为父母的麻烦。
所以说,我们实在没必要通过说教来给孩子制造负罪感,以求他上进懂事。
相比利用孩子的负罪感来让他听话,不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平等一点,给他一个充分的、关乎他自身的理由。
就比如说孩子不听话了,不认真完成作业,我们大可不必用「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跟你爸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吗?」这样的话。
不如让他明白,你读书是为自己而读的。远一点说,你未来想从事的那些体面工作,无一都是对知识和学历有要求的。
近一点说,你作业没完成,老师会找你谈话,考试考不好,拖班级后腿,同学会不想跟你一起玩。
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明白:父母现在对他的管教,他所要付出的努力,最后的目的,都是因为他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
父母爱他,但并不会用爱来绑架他,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跟父母的期待可以没有关系。
网上有一句话是,家庭教育中有两种特别可怕的东西,一是付出感,二是牺牲感。
这两种感觉一旦在父母的内心当中产生,就会自觉自己十分伟大,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
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辛辛苦苦对孩子的这份付出牺牲,孩子真的会为此感激吗?
恐怕不会。
这点,我在上周就感受颇深。
上周我帮女儿收拾房间,结果她的东西找不到了,着急冲我嚷嚷。
当时我很生气,我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帮她整理房间,结果还落得个被说的下场,真的是过分!
所以我当场就发脾气了:“你的房间乱得像狗窝,妈妈辛辛苦苦帮你整理,现在腰都酸死了,你不仅不道谢,还怨我,你还有没有良心啊?”
结果女儿说了一句:“是你要帮我打扫的,我又没有让你做!”
听到她说出这句话,我一下噎住了。
是啊,打扫这件事情是我自愿的,一来我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二来我也不求她回报我些什么,凭什么我会觉得她没有良心呢?
至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如果孩子被动地接受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与此同时父母也在渴求孩子的理解和感激。
这件事除了让双方心理都难以接受之外,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说白了,很多时候,父母眼中的“辛苦付出”,在孩子眼中,更像是一场“强买强卖”。
此外,我们再仔细想想:
难道,没有孩子我们就不工作赚钱了吗?
难道,没有孩子我们就不打扫卫生了吗?
难道,没有孩子我们就不努力活着了吗?
并不是的,我们的付出都是自己的选择,跟孩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啊,没有必要拿孩子当借口,我们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该付出,孩子心里也愧疚丛生,大家都累都不情愿,没必要。
合理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如果孩子不想接受我们的付出,他们有说“不”的权利。
同理,在养大孩子的路上,如果我们并不想付出,我们大可以自私一点,也有说“不”的权利。
不要拿“付出感”和“牺牲感”来折磨彼此。
如果真的付出了,那就真心付出,不求回报。如果真的牺牲了,那就坦然牺牲,心甘情愿。
否则,不止自己痛苦,孩子也痛苦。
你们说对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6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