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学生,家长,成长的人:除去浮躁,方可成活

学生,家长,成长的人:除去浮躁,方可成活

平和,浮躁的反面

踏实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很久没有经历过了。总是看到什么都想冲上去,连为自己的上一次的冲动感到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便进入了下一次的冲锋。好像在这个车马快,书信快的时代;什么都等不了。生怕浪费了机会,连种一盆花,看一次月亮,都变成了浪费时间了。


没有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

看到一个故事:孩子在快要高考时,成绩不是那么的理想,孩子感到急躁,并经常发脾气。有一次他们学校一个孩子由于学业压力跳楼自杀了。

一次周末在家,他妈妈给他做了肉夹馍,问孩子,“妈妈做的肉夹馍好吃不好吃?” 孩子说“好吃”。妈妈又问他,“跟外面的比怎么样?”。

孩子说,“比外面买的好吃。”于是妈妈就告诉孩子,“以后不上学了,可以跟妈妈一起去卖肉夹馍,好不好!”

孩子说“那爸爸呢”,妈妈看了一眼爸爸,“你爸爸啊!在家数钱。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不行了,以后回来跟妈妈卖肉夹馍,考试有什么大不了的!”

之所以很感动,不仅仅是那句“有什么大不了的”让人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还因为故事里的妈妈和我妈妈很像。

我还没上大学前,她就说“考到哪就在那,人的命是定的。”她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但我自认为,我是受过科学教育的,自然不信那套说辞。那不过是那些失败的人拿来安慰自己的话。

我之后考研把目标瞄向了全国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同时垮了专业,自学。考完自我感觉好极了。但是成绩出来就吓傻了。当时的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哪里不对。并满心欢喜,充满自信。现在回想其起来,那种自信是多么的虚妄啊!


虚荣心和自我认知偏差是主要原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两句话话的智慧可以够我琢磨一生了。自视甚高是浮躁的源头,究其根源还是在认知能力上。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要考的专业学校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让我忽视了其他所有的问题。我不是没有去来了解,但是我的了解总是被引向到了增加我自负的方面,我所留意的信息也全是我能上岸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鸡汤励志的文章和视频。

但凡有点自负的人,都感觉对身边的人或事物有一种掌控感。有对事物的掌控的能力 ,和感觉自己有掌控一切的能力是两回事。这通常都是无处安放的虚荣心在作祟。

我没有办法去掌控外界的事物,那种虚荣感和权力感得不到满足。我只能借助于自己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且不断的去寻找线索,我看到的听到的在我的理解下全部变成了它的佐证,加强它。

但是这种掌控感终究是虚妄的,我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差了。我开始不太理解别人的想法了,但有时别人眼中的高见依旧刺激着我,加剧着我的虚荣心。


有一说法是要想毁掉一个人就是夸奖他,奉承他,然后再让现实去打垮他。这种说法在心智不够成熟 的我身上是相当的适用的。不管他们有意无意,我终究毁在了那种声音上。让我曾经一度认为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学会反省自查

但之后我学会了反省自查,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三省吾身。但是也学会了总结自己。反省是自己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关系和交流方式的最好的一个途径。

同自己内心真诚的交流,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个样子的啊。对自己有所了解和,你自然能够看清身边的人和一些事物的规则习俗为何会是哪个样子。也能能对一些事一些人多一些感同身受。

我能认识到到自己也能正确的去看待一些事物。因为我深知认识真实才是变好的基础条件


权力感和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就是这样一种 ,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了掌控着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权力感得到了发挥 ,与其说权力感的实现,不如说是用能力圈来扩大掌控的范围。这是我对权力感和脚踏实地的理解,它的中心是能力圈。

权力感和虚荣心并不是坏的,如果它是坏的,那么每个人都是坏人。引导它向正确的方向,不危害别人的生活的就是好的,谦逊是虚荣,但它比自认为我是上帝的那种虚荣好很多。

阿德勒所让人的社会感全部的代替权力感是不可行的。虽然科技让人们的距离更近了,出现了很多可以实现社会感的条件(互联网,物联网, 区块链),但至少在现在权力感依旧那么的有力。社会感和权力感并存可能才是常态,我能有增加我们能力的欲望,又有同别人友好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不冲突。



太多的资讯和想法会影响我们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退休官员和一个退伍阿老兵在一块草坪上晒太阳。领导很惬意,他问老兵:你认识字吗?老兵答道:不认识。官员说道: 那你更快乐 。

社会分工的垂直化,我们真正触碰到和有深入理解的东西往往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想要的却越来越多了,我们看到的太多了

脚踏实地的理想状况也许是:我们知道的刚刚好,我们能干的刚好配上我们知道的。

盲目和从众使我们不停的去选择,去行动。但是只有深知自己内心的渴望 ,才坚持自己的想法。

渴望不同于其它,是无法抑制就是它的典型特征 。



最后:

常常因一去不返的长江之水,乱花迷眼而急躁。

知道的太多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按住那个躁动不已的心,让它安静。

审视认识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那样真真切切的感受也许才是真正的活过的感觉。匆匆忙忙的生活只会让你感觉虚度了一番。

岁月终将一滴不剩,繁花终将落去。我们真真切切的经历过,就不会在有所遗憾。



我是惊小蛰,喜欢就关注我吧,带给你更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

本文由作者原创,抄袭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61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