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2个小孩超市里的不同表现,正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体现!差距真大

2个小孩超市里的不同表现,正是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体现!差距真大

周六晚上,超市里到处都是前来购物的人。可能是星期六的原因吧,超市里面最多的就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购物的。一位7岁大的孩子和他的妈妈走了进来。

“妈妈,我可以坐在那个购物车里面吗?”

“乖,你都这么大了,还要坐在购物车里面吗?别人会笑话你的哦。”

“不嘛不嘛,我就要坐里面,你看我走了那么久,腿都酸死了,我就要坐,”并摆出一副不再走了的姿态。

妈妈很无奈笑了笑看看孩子说:“那好嘛,你坐上来嘛,我推着你走。”孩子在旁边露出了得逞的笑容。

当妈妈推着孩子走到薯片专区的时候,孩子突然大声的喊道:“妈妈,妈妈,我最喜欢吃的买,买”,声音太大都吓着旁边正在选薯片的一个小朋友了。

“好的,好的,知道你最喜欢吃,给你买。”妈妈也没有在意孩子的声音是否太大影响到别人。

当妈妈推着购物车走到冰淇淋专区的时候,孩子兴奋的从购物车里面跳下来,大喊着:“妈妈,妈妈,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是我喜欢吃的,都买都买。”

“你不是昨天才因为吃冷的多了,肚子痛吗,怎么还要敢吃呢?乖,我们走”顺势就要拉着孩子离开,可孩子就在那里杵着不动,噘着嘴说:“我不,我就要吃,不然我不走”

“好了,好了,就买一个,”

“不行,我都要,我都要”孩子顺势就倒在地上大吼大叫起来。

妈妈走过去费力的想要把孩子拉起来,但是孩子却拉着妈妈的手大吼大叫,“宝贝,不要闹了好不好,你看这么多人都看着你呢,你看都这么大了是不是应该听话了啊?你看,你把你最喜欢的衣服都弄脏了,等几天等你好了你想吃什么都行.............”

“我不,我就要吃,立刻,马上”接着继续大哭起来。

“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啊,我要打你了哦,你起不起来..........”

整个超市都陷入了一片哭声和打骂声中。

同样,在周六晚上,七岁的另外一个孩子和妈妈也进入了超市,刚进来就在超市门口拿购物车时遇到了之前那对母子。

“妈妈你看那个小孩子都这么大了,还硬要坐在购物车上,真有趣,妈妈我来帮你推购物车吧,这个我会”

“呵呵,好的,注意不要推太快”

当他们走到薯片区时,孩子停了下来,蹲下身子选择薯片,自言自语到:“妈妈出门之前说过,只能选择一包薯片,可是我两个都想吃怎么办呢?妈妈,我能这两包都要吗?”

妈妈微笑道:“我们出门前约定过的哦,你可是答应过我的哦。”

孩子蹲下来正在纠结时,就被之前那个孩子大声的呼喊吓了一大跳,最后还是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选择了一包,放下了另外一包,恋恋不舍的走了。

刚走到冰淇淋区时,看到最爱的冰淇淋,吞了一口口水,妈妈看见了,就笑着对孩子说:“想吃吗?”

“想,但是我知道前段时间因为偷吃冰淇淋大半夜肚子疼去看医生,妈妈爸爸都心疼坏了,我不想让爸爸妈妈担心,所以我会忍着的”

“宝贝,妈妈支持你”

“妈妈,我不能吃冰淇淋,但是我可以吃你给我做的蜂蜜蛋糕啊,那个可好吃了,谢谢妈妈”

正要走的时候就看就了之前的孩子倒在了地上,之后开大吼大叫起来!

同样是去超市购物,但是两位家长从出门到进入超市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却造成了孩子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结果。当我们在带孩子去超市或者其他的公共场所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我们来从这个故事里找找原因。

出门前先“约法三章”

我们可以看到,那位教育有方的母亲母亲在出门前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孩子最爱吃的薯片,妈妈事先和孩子说好了只买一包,而孩子也答应的情况下才带孩子来到了超市。在超市里,当孩子因为两包都爱的薯片犹豫不决,想要都要,求助妈妈时,妈妈坚定的回答“不”,并拿出之前大家约定好的条件,孩子既然是约定的参与者那么肯定会遵守约定,这也是孩子最好做出放弃一包自己最喜欢的薯片的原因。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平时就培养孩子自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在这个故事里,那位懂事的孩子平常一定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自己的妈妈,所以才会有在超市门口那一幕,帮助妈妈推购物车。但是另外一位孩子却因为在家里应该是“宠大”的原因,所以表现出一种想要“控制”住他能控制的人的表现,并为此而感到骄傲。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时,“冷”处理,学会蹲下来

在故事里这个倒地不起并大哭大闹的孩子应该是很多家庭偶遇到过的情况吧,而那位生气后想要打孩子的妈妈也是很多妈妈们的真实写照吧?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处呢?

在公共场所遇到孩子大吼大闹时,首先,我们我们要有一个信念,千万不要生气,你一生气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思考的动物”,其次,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一个办法。

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首先,把孩子带到一个相对人少的地方,这样能保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然后,先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之后蹲下来看着孩子眼睛(蹲下来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他)说道:“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第一步表示理解),我小时候也有像你样的时候,我也特别的想要什么什么(第二步表达同情),但是后来怎么怎么样,我就放弃了”在这两步的基础上,孩子就能听进你所说的话了。然后,你再问问他:“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了?”(关注与解决问题方法)。这三步往往可以帮助家长解决很多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他们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所以各位家长,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好榜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09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