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16岁少女衣袖引发的惨案:两天烧死10万日本人,成日本最大火灾

16岁少女衣袖引发的惨案:两天烧死10万日本人,成日本最大火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着,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它们有的合情合理,但也有的荒诞不已。360年前,在日本发生的明历大火就是如此。

火灾的损失

明历火灾发生在公元1657年日本的江户,即今天日本的东京。火灾发生前,这里住着各型各色的人们,无论是贫民区还是富人区都是一片祥和,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忙碌着。可就是这场大火,打破了江户的安宁,给江户人民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也给后入一个很深的警示。

公元1657年3月17日,太阳就显得格外明亮,阳光洒在江面,洒在屋顶,洒在人们的笑脸上。阵阵的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爽。江户还是和往常一样,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叫卖声,欢呼声,络绎不绝。突然本妙寺的屋顶开始着火,围观的人们纷纷拿出锅碗瓢盆来灭火,昔日的宁静瞬间化为了一阵喧嚣,大人为了救火而奔走,小孩子则哭闹不已 。但是,由于火势蔓延非常快,人们提来的一点点水对于灭火来说根本无济于事。

眼看,大火从屋檐上蔓延到整个房顶,再到整个寺庙。寺庙上空黑压压的浓烟远远的望去就如乌云密布。远处的人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四处询问,寺庙附近的人眼看“救火无望”便开始忘远处奔跑。乘着风,没过多久,大火就烧光了整个寺庙。整个江户嘈杂不堪。

就如《口技》中所描绘的那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即便如此,大火乘风而去,“弹指一挥间”便使整个江户化为一片火海。昔日的欢歌笑语如今已难寻踪迹。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两天两夜,给日本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这场大火烧毁了东京三分之二的城区,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300多座寺庙,400多个市镇受到波及,过火面积达2574公顷。大火所到之处皆化为灰烬。同时,这次大火也使日本10.7万人葬身火海,成为日本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火灾。

起火的原因

大火过后,关于这次大火起火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这场大火是因一个16岁少女的衣袖而起。相传,这个少女是一个富商的女儿,这个少女本生活的无忧无虑。有一天,她去寺庙里烧香,一转眼,便在人群中看到一翩翩少年,这少年生的明媚俊朗,气宇轩昂。

只一眼,便让少女魂牵梦绕,可是,闺阁中羞涩的少女又不敢轻易上前询问,来回踱步间,少年便消失在人群中。后再回寻觅,也终是不见少年踪迹,少女伤心极了,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丝犹豫便会错过这个少年”。带着失望回到家里,少女发现自己无论干什么都会想到那个少年,只要自己一闭眼睛,少年英俊的脸庞便会浮现在眼前。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昔日笑意盈盈的少女脸上再无表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再美的景色在少女眼中都暗淡无光。为了再次遇到那个少年,少女便找来裁缝凭着印象设计了一套与那少年当日所穿的花纹、质地、款式、颜色都相近的和服。每次出门,少女总是穿着这件和服。她想让少年在人群中一眼就注意到她。

可是,“天不遂人愿”自此之后,那少年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她再没遇到过那少年。“你曾闯入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光和希望,但是,你又突然离开,留我一人在黑暗寻找光和希望”。想到这些,少女忍不住落泪。她和那少年注定要错过,后来,由于相思成疾,少女身体情况越来越差,终日里郁郁寡欢,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就是在火灾发生的这一天,少女被安排在寺庙里火化。在火化的过程中,突然来了一阵风,将少女未烧完的半截衣袖刮到了寺庙的屋顶,人们本以为就一一截衣袖而已,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可是,就是半截衣袖,引发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明历大火。再加上当时江户人口密集,且房子大多数都为木材所筑,火势很快的到蔓延,阵阵风更是将火“送到”江户各家各户。

火灾的警示

日本历史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因此,当地人建设了一系列措施来抵御这些自然灾害。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火灾防御措施和火灾扑救措施。也正因此,人们也不知道火灾的威力,当少女衣袖落到寺庙顶上时,人们都不以为然。

当火势蔓延后,人们也不知道如何施救。就这样,种种原因引发了这场大火,大火过后 日本高度重视,为了防止灾难再次发生,江户城就多了不少防火巷道,经过迁移改建,人们住的房屋密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后来,日本的消防事业开始起步,面对这样的大型灾难,人们多了防御和应对的能力。虽然这次大火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每每提到它,日本人就心有余悸。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仿佛就在昨天。

俗话说“何为得失,命之本之为奋,奋之果之为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失之物而得之因,此乃大得,得之物而失之本,此乃大失”。一路走来,我们经历过很多灾难和痛苦,这些灾难和痛苦或许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是,只要我们能在灾难和痛苦中不断反思原因,总结经验便算是有所收获。司马光说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也是这个道理。

文/林伯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88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