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信息基本上网就可以搜索到,同时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可能在1~2年内就已过时,但我们仍需要记忆知识,需要读书,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识。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读书对自己和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但我们真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视阅读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整体数量较2016年虽略有增长,但与北美、日本、韩国和西欧发达国家仍然差距很大,比如日本一年的人均读书量为40本。
儿童阅读量是否可以PK一下?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相比之下,美国6-17岁儿童的平均阅读量为23本,是中国同龄者的3倍!(尽管0-6岁未获得数据比较,但如果了解了北美整个社会对儿童阅读的重视应该对这个数字不会有异议。)
1、或许你对数据无感,不妨想想是否遇到过如下情景:
2、一本书,看了后面忘前面,整本书的内容也串联不起来;
3、很难/少把现在读的书的内容跟以前读的书关联起来;
4、工作中遇到需要学习的情况,但是看一本相关书要用时很久;
5、说个简单的吧,看完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想发个朋友圈,却不知道说啥.....
6、更简单的,总是遗漏产品购买页面的信息,一看说明书就脑壳疼......
可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处理生活中的很多大事小情,生活不易,阅读能助力。
说完了“小事”,往“大”了说呢?
零负评男神胡歌在他经历人生低谷之时,是阅读让他找回人生的意义,现在书不离身是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黄磊因为读书的助力有了今天的地位 ,女儿多多也是爱读书的小楷模,小小年纪已经翻译了三本英文读物。
比尔盖茨2岁识字,7岁熟读马太福音,同时开始阅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直到现在,仍保持着一年至少读100本书的习惯......
难怪人们常说“每个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我们不鼓吹一种成功模式,但诚如教育专家尹建莉所说:大量阅读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通途,这个通途是选择生活和工作的自由度,更是选择幸福的底气。
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最合适?成人如你我与其感慨错过太多,不如随时开始。小孩子更不能错过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北美的早期阅读理论坚持从出生开始阅读。这种阅读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狭义的仅仅是看着文字读,更包括听读各种语音、看画面而产生的视觉刺激,甚至包括撕书、咬书、啃书、扔书等各种行为。听、视觉的刺激以及各种能对书所做的动手活动,这些都是促进大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方式。
更重要的是,阅读活动本身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把妈妈的声音与书联系起来,让孩子把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和书联系起来。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孩子形成一种模式,生活中缺少不了书的模式,这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我们也可以借鉴下北美早期阅读理论关注的阅读能力:
1、观察能力,这是阅读者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2、 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好的阅读者并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思维和角度,而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提出属于自己的想象。
3.动手能力,在最初的认知发展中,触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4.逻辑思维能力,一本书中孩子记住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5.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北美最重视的一个能力,似乎也是中国孩子亟需要增长的能力。
6.审美能力,在优秀绘本中长大的孩子,对美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这种能力靠的是潜移默化。
7.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者是北美教育的一个目标。如何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阅读是最有效的方式。
除此以外,阅读更能够给人带来正确的价值观。从一两岁孩子的读物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爱、责任、信念、勇气、团结合作的话题;而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各种心理困扰以及正确导向,也都通过故事把正确的理念和导向传递给孩子。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爸爸妈妈们,带宝宝多多阅读吧!
玩趣英语专注3~6岁幼儿英语启蒙。语言启蒙离不开阅读,我们的课程以“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为宗旨”设置,采用大量的儿歌、童谣韵律诗和原版绘本、分级读物,后期会发布启蒙资源和文章,敬请关注哦。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玩趣编辑;第3小节内容参考了安妮鲜花的《出国 不出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