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家统计局: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找到解决办法 才能更好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轨道

国家统计局: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找到解决办法 才能更好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轨道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增速还是要客观来看,不要把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和常规年简单比较,因为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而且影响较大,不能简单地比,还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季度经济增长。

  第一,要看到疫情严重冲击的影响。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强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么大的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当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

  第二,要看到全球经济贸易大幅度下降的背景。疫情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扩散,现在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度减少,一些国家机构纷纷下调增长预期,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要看到中国整个产业体系的优势。中国产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大,配套设施有较强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这种能力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冲击,而且在疫情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尽管速度下来了,但是整个产业体系并没有受到冲击,整个生产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社会生产体系是健全的,生产能力是充裕的,经济恢复产能就能逐步释放出来。

  第四,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从要素支撑来看,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还有物流、交通设施等效率都比较好,这些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同时,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疫情短期的冲击就发生变化,一季度经济总量下降6.8%,我们要用平常的心来看待,要综合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自身产业体系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来看。

  毛盛勇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在IMF预测的结果中略好一些,但整体来看,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冲击,这就说明,全世界确实是一个“地球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要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加强研发、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34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