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当下国人中反感美国的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当下国人中反感美国的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虽然从官方的角度来讲,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是一个波动线,甚至很多时候很亲密。但是在民间却一直有着稳定的反感情绪,这个比例之高甚至有点超乎我的预料。
我自己在亲朋好友和一些人员聚会的场所,进行了个人化的调查,大概比例如下:
对美国持反感态度的,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这些城市),大概有50%左右的;而在二线城市,比例就上升到了七八十;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比例高达90%以上。从这个结果来说,绝大部分国人都反感美国。
还有一个数据有点意思,在去过美国的人中,居然也有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反感美国,包括在美国工作过的人。
在基层群众中(就是三四线城市包括农村),反感美国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没有去过美国。也就是说,反感美国的人中,绝大部分没有去过美国;而去美国的人(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农村),反感美国的比例也不低,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通过这个调查,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其实大部分中国人是反感美国的,即使去过美国也一样。对美国有好感的人比例非常低,主要在大城市的一小群知识分子,或者是先富起来的人,比例很小。
对美国有好感的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知识分子通过书籍的阅读,在文化层面的了解而产生好感;一个是富人阶层,通过去美国游历,切身的体会到了美国的富裕和文明,被震撼后产生好感。前者的表现是在精神上向往美国,行为上还是老老实实生活在国内,或者尽力攒点钱,准备给孩子送出去留个学;后者的表现是直接拿国外身份,老婆孩子长期在国外生活,小孩从小接受英文教育,自己国内赚钱并做好退休后移居国外的准备。这两种人都是极少数。
那为什么这么高比例的中国人反感美国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美国的基督教价值观,甚至可以说格格不入,大多数中国人的反感是发自内心的厌恶,并不是信息方面的无知。很多在美国公司工作的人,在美国留过学的人,甚至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中国人,反感美国的比例也不低。
汉文化讲究等级尊卑,讲究出人头地,在人际关系方面讲究中"礼数",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感模式。而基督教文明讲爱和平等,反对等级尊卑,这就是最根本的冲突。汉文化提倡孝不提倡爱,看四大名著,爱这个字几乎都没有出现过,甚至连红楼梦里都没有爱,为什么?因为爱与孝冲突,孝是血缘内部的等级情感,而爱是血缘之外的平等情感,二者不相容。
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和平等,这恰恰点中了传统汉文化的核心情感,于是形成了冒犯。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锦衣夜行,就是我穿着一身的绸缎却不能被别人看见,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为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就是我这一身的绸缎是用来羞辱他人的,提醒他你混的不如我,从而获得成就感。而你让我要照顾他的感受,脱下绸缎避免刺激他,还让我与他平起平坐,这不就是让我承受人生最大的痛苦吗?
爱是一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很多人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早已丧失了这种能力,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爱不起来,你说他怎么办?你把一个人不具有的东西说成是最重要的,这难道不是一种羞辱吗?
在抖音上,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励志宣言":努力奋斗成功,让看不起你的人后悔!这是很多人的精神动力,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出人头地衣锦还乡,成为"人上人"是人生意义所在,你说这个不好当然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很多人正在忍受着屈辱,承受着艰难困苦,他心里想只要自己成为了人上人,就能出掉这口恶气,你破坏了他的梦想,他能不反感吗?那他隐忍和奋斗是还有什么意义?他的人生不就是一场闹剧吗?特别是那些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个位置的人,别人要看他脸色了,你却说这样不好,他能不生气吗?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是发自内心的讨厌美国的价值观,所以美国这几十年来的价值观渗透是没有效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在情感上反感美国,这证明了汉文化数千年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绝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是,即使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情感上也更接近中国文化而不是美国。有一个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华人精英与中国的精英在职业选择和价值观方面有高度相似性,比如都是对计算机工程师、金融、医生等稳定而高收入的职业感兴趣,而对哲学、艺术、文学、记者、政治、宗教等文化性的职业不感兴趣,但美国白人却非常感兴趣,美国的白人精英主要都是从事这方面的职业。这证明华人的情感模式很可能是基因性的,是骨子里的东西,后天的文化教育并不能改变太多。
很多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人回到中国,接触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后居然有了久旱逢甘霖的感觉,非常的适应,在中国社会混的风生水起,把在美国十几年的教育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美国人的价值观输出很可能是百忙一场,中国人将永远是中国人。
而那些对美国怀有好感的中国人其实是一群异类,但由于他们擅长表达自己,所以显的好像人多一点。他们的这种特殊性并不是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或者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而是他们的基因出现了突变,变得与传统中国人的情感模式不太一样,所以这些人永远是极少数,成不了大的气候。
结语:中国的发展必然是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沿着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模式展开,无论是光宗耀祖还是衣锦还乡,或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都将长期成为中国人发自内心所认同的人生目标,这才是中国人基因中所携带的密码和中国人的未来。z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16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