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孩子的未来。天下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疼爱孩子和溺爱孩子是有根本区别的。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再疼爱孩子,也要跟孩子明确“不能做的事情”。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身为家长需要从小给孩子在“可以”与“不可以”之间划一条界限,使得孩子的行为有章可循。
这八件事足以毁掉一个孩子:
打击孩子,奢望他知耻后勇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拿别人家的小孩来刺激他
父母时常把这种话挂在嘴边:“你看看,XX家的XX,学习怎样”“看人家XX,从不让父母操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总是强调自己为孩子的牺牲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比如,父母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使用命令或粗暴的口气
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浑""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不让孩子独立思考
“安静听我的”、“不许顶嘴”,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的命令吧?这种命令让人放弃思考,盲目听信别人,没有自己的理智判断。
过度包办
“你别做了,妈妈来帮你”、“你去玩吧,我让你爸帮你弄好”,孩子什么事都由家长一手承办,被过度宠溺、保护,认为自己长再大也只是个孩子。现在社会上很多“恋母情结”就是这么来的,包括像很多家长替孩子相亲等。
被迫长大
与上一种情况刚好相反,“你要懂事了哦”、“要让着弟弟”,这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家长强迫长大、懂事,没有自由快乐的童年,每一天都在拿“责任”来拘束自己。让自己满满的压力,活得很累。
不能有情绪
孩子摔倒了,疼到眼眶里的眼泪被家长喝止:“不可以哭,自己爬起来。”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能表达,长大后变得对什么事都没情绪,不会被感动不会被惹怒,没有失落没有快乐,同时也没有希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4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