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全球内载最大的超级运输机安225“梦想”降落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履行与波兰KGHM矿业公司签订的700万个口罩,以及数十万套个人防护设备的运输合同。安225曾经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大角色显然有大气场,它很快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目前全球到底有多少架安225,这是个问题。
张开大嘴的安225
实际上,除了这架能飞的注册号为UR-82060的安225之外,在乌克兰安东诺夫的厂房里,确实还有一架安225的机体。2016年,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还参观了停放在厂房中的安225机体,并拍下了一组气势磅礴的照片。据乌克兰媒体的介绍,这架安225已经完工了70%,机身初具规模,不过自从1992年之后,就停止了建造,如今已经被闲置了28年。
第二架安225
有关这架闲置飞机的身份,有两种说法,有观点认为它是安225的二号机,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安225的试飞原型机,目前正在运营的UR-82060号安225,才是二号机。不管它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架被闲置的飞机来说,都是一个悲剧。苏联解体之后,它就一直被扔在厂房里,作为另一架飞机的备用零件存在,同时还为安-124与安-70供应备件。1998年,这架飞机的机头甚至被拆下装在了另一架飞机上,也就是说如今这架安225残破不堪,早已失去了飞行能力。
被闲置的安225
长期以来,网络上就有中国将购买和续建第二架安225的消息,它和中国将引进“乌克兰”号巡洋舰一样,成为军迷圈的经典传说。从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有这么回事。比如在2015年5月,曾有报道称,乌克兰航空代表团到访陕西渭南,提到要推进安东诺夫机型生产基地建设,其中包括安70、安158、安124、安74、安178,安225也赫然在列。
安225过桥
而在2016年8月30日,甚至有一家英文名称与中航工业仅几字之差的中国公司,与安东诺夫国营公司签订协议,宣称将从后者获得安225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据报道,该公司将在四川省泸州市和广西省贵港市与政府建设安225飞机的生产基地。
泸州不仅有老窖,还能生产大飞机?
不过,据媒体的调查,这家公司是一个在香港成立的,注册资本仅1万港币的私人企业。虽然该公司的官网宣称,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在全世界装备了200多个民航机场,但其真实实力和背景都广受争议,而且官方网站也一直处于欠费关闭状态。更重要的是,从2016年到如今,四年时间过去了,原先计划2019年在四川泸州下线的新安225,连一颗铆钉的踪影都没见到,更不用说厂房等基础设施。
闲置安225的货舱
当然,从乌克兰方面来说,即使政府和安东诺夫真的相信这一“合作”,不过凭借他们现在的实力,能否真的将安225的废旧机体重新利用起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常说,建造一艘航母,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同样,要重建安225这种堪称人类航空科技奇迹的巨型飞机,也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不具备资格,它们曾经尝试合作让第二架安225飞上蓝天,但是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重新建造安225,也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
而从安225的实际作用来看,它是苏联在安124的基础上,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专门打造的“交通工具”,本就不是一个常规的产品。巨大的体型在听起来很爽的同时,意味着更多的燃油消耗量、更复杂的操控技术,更为致命的是,小的机场没办法起降安225,大的航空枢纽又不愿意因为它而影响别的飞机运行,只有偏远的大型机场比如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才愿意接待安225,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愿意为它而劳师动众的机场也会越来越少。
安225太特殊了,并不是好事
实际上,与其重建安225,不如引进安124。这次来中国抢购口罩的,安225虽然最吸引眼球,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安124运输机。相比运20,安124能够解决我们最为短缺的航程问题,安124搭载20吨载荷,能够飞11900公里,即使搭载120吨载荷,也还能飞5400公里。而运20搭载20吨物资,只能飞6500公里,搭载40吨物资,航程剧减到4500公里,连飞欧洲都要中途经停其他国家。如果这次疫情期间,咱们有安124这一级别的大型运输机,那么咱们的飞机就可以像俄罗斯一样,直接飞抵意大利和塞尔维亚,无论是运送医疗物资还是撤侨,都可以省掉许多麻烦。
安东诺夫运输机家族
安255够大够重,是人类航空科技的里程碑,但是仅仅让它做个碑,让人瞻仰就行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安124。安124级别的运输机能给我们带来最经济实用的全球机动能力,这一点是远超运20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2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