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复课后“零起点”教学?神兽网课效果大盘点

复课后“零起点”教学?神兽网课效果大盘点


编者按


随着复工复学的一步步开展,各地相继发布了复课时间表,马上小神兽们就要回归课堂了。


目前广东省提出所有小学阶段的学生返校后全部坚持零起点教学:



无独有偶,河北省教育厅也发布复课初期零起点教学:



山东也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初停课不停学,弯道来超车的网课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孩子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家长和老师的看法


网络开课时间不同,有的省份中小学都是二月初开始,有的是三月初开始。

全国各地开展网课的形式各样,网络直播、电视直播、录播、视频等。而对此的吐槽也曾经刷遍全网。


在网课的快要结束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下网课效果吧。以下都是小编朋友的亲身经历:


朋友A:孩子小学一年级。


全省网课小学生统一主要是看视频,老师会进行选择,家长陪同孩子上课。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视力,每个视频不超过20分钟。


但是作业各样,需要家长全方位监管和很全面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比如打印机。


如果没有打印机也行,就孩子自己抄题,或者家长帮助抄题后再完成。


视频虽短,但是老师给家长解释作业要求会花费大量时间,家长需要完全明白后再督促孩子完成。


20分钟内的视频教学,作业一般需要1.5个小时做完,这个孩子是非常认真的那种。


而朋友听初高中家长说,因为老师普遍觉得孩子在家有大把的时间,会布置比平时还多的作业,占用了孩子所有的时间。


这位朋友感觉网课效果不好,省里要求零起点教学很好,但是希望现在能给家长松点绑。


朋友B: 孩子小学五年级。


上海实行网上或者电视直播教学,孩子每天九点钟全市统一做早操,然后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的学习时间。


老师负责孩子签到和布置、检查作业。


孩子认为上网课就是在放假,家长检查发现孩子大部分内容听了,但是知识掌握都一知半解,比如语文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好多都弄不清楚。尤其语文英语只是看视频,从不开口。因此每天下班后自己抓孩子读课文。


这位朋友感觉网课效果一般,孩子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的,但是也不尽如人意。复课后老师能再帮忙复习下会更好。


朋友C: 学校的老师.


学校要求孩子每天按照课表上课。



这份安排,跟以前学校的作息安排几乎一样。


但是随着家长的复工,孩子几乎都是打卡之后自己玩自己的,老师无法监控到位。所以作业和考试成绩惨不忍睹。


而提交的作业也让人痛苦,模糊不清的、字迹不整洁的、爷爷奶奶不会拍视频的……


一个老师负责两个班近200个学生,对着电脑,批改量非常大。


这位非毕业班的朋友感觉网课效果不好,但是因为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一切推倒重来,不知道现在的网课意义在哪?


朋友D: 学校毕业班老师


因为同一年级学生班级层次不同,并没有实现一位老师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而是一个年级三到四个教案上课。


网课开始得比别的省份晚,因此为了拉近差距,每次课的容量非常大,为了克服不是面对面教学的问题,平时指着一点就通的东西,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幻灯片,以及课后作业批改和答疑。


这位毕业班朋友认为,网课就是拼家长的督导和学生的自觉性,作为一位同时监督自己孩子上课的妈妈,以及兼顾家里做饭家务等,希望这种日子早点结束,能尽快恢复课堂教学。

特级校长刘国雄的看法


刘国雄北京市首批特级校长。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他认为老师们克服了线上管理难、新方式适应慢、居家事务多等困难,积累了不少线上教学经验。现就几大问题作如下追问:(以下为摘录)


问题一、疫情大教材,由谁来领读,我们读的如何?


大家都在谈要充分发挥疫情大教材和全民抗疫人生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我在思考,疫情这本教材究竟读的如何,用的如何,这个契机是否让我们的孩子发生变化?



问题二、线上学习,视力和健康问题,深层次暴露出的是什么?


前期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学习的视力可承受度只有77.8%,显然,跟线下学习、跟纸质学习相比,线上学习无疑会导致用眼时间的增加。


用眼时间和健康问题,表面看来是休息和锻炼时间不落实,而从深层次看,是学生自律能力弱,也暴露出我们缺失健康第一的人本理念、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问题三、自主管理,呈现出的能力差异,更高层次的问题是什么?


自主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效果,也将拉大疫情的成长差距!从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锻炼、吃饭、睡觉,认真洗手、洗澡、刷牙,到认真听课、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必将迁移为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形成都得依靠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自我约束、家长示范和教师的线上监督。要做到坚持、独立、自觉,对孩子而言其实都是很难的事情,常常容易出现说的多、动的少;瞬时感动短、惯性时间长;评价他人多、反观自己少等现象。


问题四、教师负担,不只是简单的时间增量,如何理性认知?


目前,有关调研表明,线上学习负担最重是老师,尤其是家中孩子需要照顾的女班主任老师,线上教学,教师的额外负担是网课设计、疫情上报、家庭拖累,资源搜集、线上答疑和线上家校沟通等。


面对如此新、如此多、如此“空”的工作和事务,如何看待、如何对待,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疫情面前暴露出了人生百态!疫情中的老师,自然在情绪和工作状态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样态。


问题五、线上德育,不只是班集体建设,更高阶的理念是什么?


近期,我先后在全校推出了福玉老师的云班会、沈海英老师的云读书、高三年级以及张娟老师的云家访,还有不少班主任都在创新线上德育工作方法。


居家学习生活快两个月了,高考备考也进入关键时刻,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主管,大家都处于极度的焦虑甚至是恐慌之中。


学生的复杂情绪,教师的诸多困惑,家长的种种担心,线上德育不仅是强化常规、优化管理,重构集体、交流思想,更是起到释放心理压力、提升生命价值维度的重要作用。


结语


通过疫情,大家都看到了网络教学的效果,但是同时这又是以后的大势所趋。

作为老师,也许该想想,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调整自己,学习更多技能。


而家长就要思考,面对着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适,自己还能做什么,以帮助孩子适应新情况。


而作为普通社会人,此次疫情对于我们工作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也将是深远的,值得每个人深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241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