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发表电视讲话
全国封锁延长20天!印度面临严重“次生灾害”,失业率超过20%
文/李静
当地时间4月11日傍晚,印度很多电视台插播了一条紧急消息:全国性封锁计划将再持续两周。当天,印度总理莫迪与各邦首席部长进行了5个小时左右的视频会议。
三天之后,4月14日上午,莫迪就新冠肺炎疫情发表第四次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印度的全国封锁措施将延长到5月3日。他在讲话中说,在全国只有550例确诊病例的时候,印度果断采取了封锁措施,“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3月25日,莫迪曾宣布了为期3周的全国封锁,封锁期于4月14日结束。
截至4月13日,印度卫生部门最新通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达10453例,累计死亡病例为358例。与一些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相比,印度的确诊数并不多。但在约两周前的4月1日晚间,印度确诊病例还只有1834例。
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对印度媒体表示,如果现在停止(封锁)的话,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初期一个月时间零增长
印度的首例病例出现在1月30日,一名在武汉就读的留学生回到老家喀拉拉邦。2月1日和3日,同样在喀拉拉邦又报告了第二例和第三例病例,均到访过武汉。喀拉拉邦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快速反应,2月3日就宣布全邦进入紧急状态,并隔离了三名患者身边所有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共计3000多人。
印度金德尔全球法学院副教授张文娟认识一位在喀拉拉邦医院工作的医生,这位医生透露,该医院接收了一名确诊病人后,参加救治的全体医护人员都被要求按照最高防护标准进入工作状态。
张文娟介绍,在历史上,印度曾有多次大面积疫情爆发的教训,这些教训让印度在防控疫情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疫情早期,印度通过“人海战术”进行社区追踪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疫情被严控在了喀拉拉邦,没有任何扩散。
1992年和1994年,印度爆发O139型霍乱和大规模鼠疫。H1N1流感和H5N1流感近几年也在印度数次流行,每次流行都会夺走几百甚至上千人的性命。每年一到雨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传染病也会印度一些地区流行。
频繁爆发的疫情迫使印度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1997年就发起了传播性疾病国家监测项目,先在五个县市试点。试点不到一年,印度政府就转向世界银行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将这个项目推广到全国,构筑全国统一的疾病监测系统。2004年7月世界银行批准了此项目,项目共计8800万美元。2004年11月8日该项目在印度启动。
这个机制的建立通过统一疾病监测项目来实现,内容包括通过政府数据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媒体监测。政府系统的数据报告机制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中央监测、邦监测机制和市县监测。一旦有疫情发现,潜在疫情地域将进入每周数据统计上报机制。
这些数据由实验室化验人员和医疗机构人员分别填写。在印度,平均每周有30-35个疫情爆发报告。关于如何在一个一站式疫情数据系统中填写信息,相关医疗机构人员、实验室人员、邦卫生官员会接受培训。如果一个地方的疫情有增长趋势,跨专业的快速反应专家组将被派驻进行专业确认。
世界银行以项目形式给与的支持于2012年3月结束,但是,经过近八年的磨合和实践,这个项目的工作机制以及一套早期疫情监测系统在印度基本全盘保留下来,一直在有效运转。
张文娟认为,这套系统在这次新冠疫情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印度在疫情的反应中变得及时主动,而不是被动迟缓。但因为三个病例出现后长达一个月印度都未再出现新增病例,“印度在疫情应对中出现了失误”,即只针对中国采取了限制入境等措施,却忽视了爆发疫情的第二梯队——一些欧洲、中东国家以及亚洲的韩国等。
2月2日,印度宣布为中国护照持有者提供的签证服务暂停,持有中国护照者已取得的印度签证也不再有效。3月3日,印度才发布公告称,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四国公民若目前未入境,所持签证立即失效。
从“公共宵禁”到全面封锁
3月2日,印度又增加2例疑似病例,分别是2月29日抵达斋浦尔的一名意大利游客和一位在曾去迪拜出差的班加罗尔IT工程师,第二位病例还曾搭乘大巴去了南部名城海德拉巴。
当时,一家中资企业的负责人安迪正在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出差。据他介绍,消息公布后,两地政府反应非常快。那位工程师所在的办公楼的马上封楼,同楼的所有公司都放假了,所处的IT工业园进行了全面消毒。安迪所住的酒店也立即开始消毒,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当地电视台滚动播出那位确诊工程师曾乘坐的大巴信息,寻找同车乘客。安迪的手机上,也接到了寻找同车乘客的电信公司群发短信。
此时,整个印度也开始了大量防疫宣传。不仅在电视中播出广告,还针对人口中相当一部分的文盲和底层民众,采用了电话彩铃、街头剧和喇叭广播等接地气的形式。
3月初,张文娟就发现,给别人打电话接通后,先是听到两声咳嗽声,随后就是印地语的疫情宣传,大意说“如果我们都戴口罩戴家里,疫情是完全可以抗得住的,如果你看到有人咳嗽,请你离他远点……”与此同时,印度的警察们戴着新冠病毒的头饰,走街串巷,通过表演宣传防治疫情。以往在选举时才出动的带大喇叭的汽车开进农村,用广播提醒最基层的民众重视防范新冠疫情。
3月22日,从早7点至晚9点,印度实施了一天“公共宵禁”,各大城市都寂静了下来。张文娟认为,莫迪是想借此试探一下,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做到因为疫情呆在家里,“22日一天下来,他基本心里就有了底”。第二天,印度宣布封锁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75个地区。3月24日晚,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当天午夜起,印度实行全面封锁。
全面封锁后,警察四处巡逻,时不时就有警察用警棍驱赶无故闲逛者的视频被发到网上。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4月10日前后,在距离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不远的两个城镇,曾有多达47人因为不配合封锁措施被当地部门反锁在家中。4月11日,因无视疫情规定闲逛,印度北阿坎德邦警察在恒河附近逮捕了10名外国人,并且要求他们写500遍“我没有遵守封锁规定,对不起”,以作惩戒。
张文娟介绍,印度对这次新冠疫情一直很重视。虽然印度不属于医疗设施和政府能力特别落后的国家,但毕竟人口密度大,而且基础医疗设施的确也不发达,“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印度政府的超强反应。”
要判断一国医疗系统能否抵御新冠肺炎大流行,需要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病例数量究竟有多少。印度全国范围封锁和隔离背后的逻辑是减缓传播速度,给医院一个机会来治疗尽可能多的病人。
目前,印度需要时间来获得更多的检测试剂和呼吸机。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一家医院的医生Mukesh Muki说:“许多患者不得不接受呼吸治疗,而印度的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呼吸器。”一名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官员表示,印度已经从德国订购了100万个检测试剂。另外,印度也计划从中国、韩国等国家采购呼吸机、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疗设备。
强力封锁的“次生灾害”
不过,印度的超强反应和封锁举措并没能有效压下疫情增长曲线,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扩散,另一方面也因为检测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3月14日,印度仅有65个实验室能够检测病毒。截至4月12日,根据印度卫生部所属的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数据,印度全境一共有159家政府实验室和69家私人实验室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4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同日发布临时令,要求国有实验室和私人实验室免费提供检测,以便能提高整体检测比例。
“早检测和大规模检测非常重要,因为新冠肺炎可能没有症状,跟踪社区传播必须检测更多具有流感症状的人,即使他们可能只是感染了季节性流感而不是新冠肺炎。” 印度国家卫生系统资源中心前主任T Sundararaman说。
尽管如此,印度的测试率依然偏低。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晚9点,人口超过13亿的印度已累计对195748份新冠肺炎病毒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人次为181028例。而在人口约8200万的德国,每周检测数量就达到50万例。“感染正在酝酿,等待爆发。官方公布的数字只是冰山一角。”德里甘加拉姆爵士医院的肺部外科医生Arvind Kumar说。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新增病例急剧增长的一些地区,政府的“全面封锁策略”逐渐陷入失效状态。尽管印度计划将全国封锁再持续两周,但印度政府也在寻求兼顾生命与生计的权衡之策,探索解除一刀切式集中封锁,采取分散自主的管理模式。
在4月10日左右,一些中资公司得到了一份印度政府下一步封锁方案的建议稿。按照过去7天内的新冠肺炎活跃病例数、活跃病例感染百分比和感染人群密度三个标准,这份内部流出的建议方案将各地分为4个等级,并将统计和管理权限都明确下放各个区县的政府,不同等级的封锁隔离政策都不同,对应的具体措施都超过了20条,涵盖公共交通、娱乐场所、基础服务等各方面。但知情人士透露,这并不一定是最终方案。
新德里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主任Sanjay Kumar认为,随着各邦首席部长们提出延长封锁的要求,有必要采取分散的应对措施。“不同的邦有不同的需求,一种模式并不适合所有邦。无论何时,联邦政府决定宣布一项一揽子计划,它最好是针对各邦的,因为每个邦都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要求。”
目前,全国封锁已经导致印度的服务业、制造业受到重创,大批工人失去工作。印度经济监测中心4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失业率已经从3月份的8.7%大幅升至目前的23.4%。印度前首席统计学家帕勒柏森指出,根据粗略的计算,在实施大封锁的短短两周内,印度约有5000万人失去了工作。
居住在德里的安迪,偶尔外出办事时会发现,尽管莫迪下达了封锁令,但是还是有不少卖菜、做小买卖的小贩迫于生计照样在外摆摊。前几天,他看到一个在空荡荡街道上等着“拉活”的没戴口罩的司机,过去攀谈了几句。司机无奈地告诉他,“我知道现在应该回家,但是实在没办法”,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口罩太贵了,实在买不起。司机还抱怨,这病毒是有钱人去欧洲旅游带回来的,但是有钱人能买得起口罩,现在是穷人被传染,而且没有钱买口罩。
在德里,普通外科口罩原本只要5卢比(约人民币0.5元),3月中旬涨价到二三十卢比,3月底已经涨到七八十卢比,N95口罩要四五百卢比,还很难买到。据安迪了解,这些在疫情期间依然坚持“拉活”的司机,月收入通常在12000卢比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也就能买一百来个普通外科口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