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好友是一家私立幼儿园的副校长,她很喜欢孩子,于是从一个幼儿园老师开始做起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孩子非常喜欢她,管她叫"刘妈妈",把她当做母亲一样尊敬爱戴。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深受孩子喜欢的人,她也说过有一种孩子是最麻烦的,老师最不喜欢,但是也不想管,一管就容易出问题,这种孩子就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
世界上的小毛病这么多,只有迟到最"没救"
"刘妈妈"在做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就遇到很多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准确一点来说,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几乎都没有时间观念,尤其是3-4岁的孩子,在生理上才刚刚能够产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于时间的感知也才初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没有时间观念?其实基本上是没有的,但是有的宝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做好事情,有的宝宝却不能,这主要是看他们天生的性格。
急脾气的孩子做什么都非常着急,天性就对时间很敏锐,他们年幼时意识到的时间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指几分钟、几小时,而是一种情绪上的"不早了";而大多数孩子还没有学习过"时间"这个概念,也搞不明白时钟代表了什么。
从我们教育局统一编撰的数学课本来看,1年级的孩子才开始学习认识时钟,学习计算时间,3-4年级的孩子才开始学习时间统筹的算法,因此4年级以下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不懂得节约时间,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综上所述,没有时间观念对于4年级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小毛病,但是为何说这个毛病"没救"呢?
其实,教科书给出的学习安排是最符合孩子成长的,从生理角度上选择了一个最适合他们逐渐养成好习惯的时机,让他们进行各种新知识的学习,但这也差不多算是"最后期限"了。
研究证明人体大多在12-14岁期间对于时间的掌握和估算比较准确,在此之前感知不明显,因此在4年级(10岁左右)至12岁是让孩子逐渐掌握控制时间和生活流程的最佳时期。
过了14岁还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基本上就不太容易改掉这个坏习惯了,而在成年之后进入社会生活和工作时,我们最讨厌的就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4年级以前是家长努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爱迟到,对于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来说,迟到甚至并不是出于恶意或者故意,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造成了不好的结果。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如果爱迟到就是不懂得尊重别人,是人品素质有问题的表现,即使是一些大明星、有名气的人,如果有这种小毛病也依然会被人议论,认为是素质有点问题。
而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没有时间观念、爱迟到,重要的工作不会轮到他,同事和领导都会怕他搞砸事情,也不敢对他有什么期望,因此这个小毛病是职场中的大忌,会影响到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那么我们之前所说,教育局给孩子们安排学习时间观念以及时间统筹最晚是在4年级,那么让老师给孩子教育好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又说老师最怕这种学生,不愿意纠正他们这个坏毛病呢?
这主要还是牵扯到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均衡关系,我们通常会认为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家是放松的地方,因此家长们往往会在孩子上学之后会逐渐放宽家庭教育的严肃性,将学习的任务转嫁给了学校。
就像很多宝妈所说,生完孩子熬几年,等到孩子上了托儿所就自由了,家长们在孩子上了托儿所之后就将学习的"主阵地"交付给了学校,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正如一年级的课本中要学习时间概念一样,学校给孩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起步,逐渐走向更加高深的学问,家长在家中也不能直接撒手。
在孩子们4年级学习关于时间的"最后一课"时间统筹之前,都是家长帮助孩子完善时间观念、改掉关于时间观念的坏毛病的时机。
当孩子学了时间统筹之后,就要在完善的时间观念上更进一步,学会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之内安排多项事务。
因此,如果孩子在4年级之前的"基础"没打好,之后的统筹更是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帮孩子完善时间观念,坚持天天做这2件事即可
那么有很多家长就会郁闷了,孩子小的时候时间估算各方面掌握不好,要等到十几岁的时候才能比较准确地估算时间的长度,那么小的时候去训练孩子掌控时间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一个做法就会形成习惯,孩子如果从小经常迟到、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就会形成坏习惯,迟到后的惭愧程度也会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等到十几岁再去进行教育就晚了。
我建议各位家长从孩子3-4岁上幼儿园开始就帮孩子完善时间观念,这个教育是一个"持久战",由于孩子对时间长度感知的模糊,就需要坚持天天让孩子注意到时间的问题。
方法也不难,只要坚持做这2件事即可:
1. 给孩子配备手表、闹钟,每天安排一件规定时间内要做完的简单事情,并且设置简单的奖惩机制,随着孩子年龄而调整合适的奖惩内容;
2. 在孩子上小学之后给孩子准备"考勤卡",简单地将每天的生活规划成几大块,尤其在吃饭、玩耍、写作业这几项中特别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并"打卡",写上完成的时间。
由于小学时期孩子要开始适应正式的上学,1年级可以不设置奖惩机制,2-4年级时可以对于孩子特别容易拖拖拉拉的几项上设置奖惩机制,比如写作业。
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都很抓狂,因为孩子总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他们不喜欢写作业,就容易拖拖拉拉,因此在写作业、玩耍这几个敏感事件上设置奖惩,更能够帮助孩子提醒做事的时间,会让孩子下意识地去注意当下的时间,希望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该做的事情。
时间观念这个教育目标,家长一定要早早给孩子打好基础,有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没有时间观念,人到中年一事无成,靠着狐朋狗友吹嘘度日,非常可悲。
曾经就有一位宝爸,自家女儿都上3年级了,作为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他要扛着全家的生活,却因为自己没有时间观念,乱接了过多的生意订单却不能够在客户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工作,从而让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
这个宝爸被辞退后非常凄凉地应聘去做快递员,认识的人顿时对他评价降低,觉得他不可靠、不值得托付重要的事情。这些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案例。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小毛病重视起来,时间观念的问题最好早早培养,一些孩子戴手表容易弄丢、忘记在教室里也都是正常现象,不要太过苛刻地批评孩子,让孩子对于时间观念的培养生出反感来。
在陪孩子"打卡"的过程中,尽量以趣味为主,引起孩子的兴趣,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关注时间表,教育起来事半功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