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个乖孩子。有一个听话的孩子,无论在在哪一方面,家长都可以省不少心。所以,很多家长都在致力于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一个乖孩子这条路上不断攀登。如果孩子的什么行为做的不符合家长心中的一贯标准,家长就会训斥孩子,粉刺孩子,当然一般情况下家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总会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仿佛经过自己对孩子的敲打以后,孩子就能变成一个乖孩子。
可是,很多家长也许没有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管教之下成为了一个乖孩子,在很多时候这并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乖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特点逐渐的便不能被称为优点,而是会影响孩子健康的阻碍。但是,真到了成为阻碍的时候,家长再有所察觉,那就太晚了。
小丽是一位真正的虎妈,她对孩子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只要孩子犯了错,不管是非黑白,便先将自己的儿子教育一通,常常让自己的儿子心理感到非常委屈。
这天小丽带着儿子在楼下玩,阳春三月里,很多孩子都走出家门。只听一声“诶呦”,一个孩子便大声哭起来,原来是小伙伴玩耍间,小丽的儿子将一个小朋友撞倒了。儿子并不是故意的,小朋友的妈妈也明白,所以也并没有追究。
可是小丽严厉的训斥了儿子一顿,儿子想开口说什么,小丽根本不给儿子开口的机会。最后,小丽的儿子道了歉,一直神色恹恹的。
从此以后,儿子更怕小丽了。什么也不愿意说,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是先道歉的人。在课堂上没有朋友,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找到了小丽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可是小丽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问题出现在哪里,甚至孩子根本不怎么和小丽说话,小丽更是无从得知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可见,孩子虽然如小丽所愿变得乖巧了,却也给小丽和孩子带来了新问题。小时候被父母管教的特别乖巧的孩子,往往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越是在成年碌碌无为的人,在童年的时候越是乖巧。乖巧的性格不但对成年之后的孩子没有帮助,反而让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工作上毫无建树。
因为过于乖巧,孩子们习惯遵照父母的命令去做到父母的要求,但是他们很少思考这样的道路是不是适合自己,自己是不是喜欢。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别人知道,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碌碌无为也是最正常的结果。
那么,既然过于乖巧的孩子并不等得到使孩子变得更优秀,那么家长应该在管教孩子一途上注意些什么呢?
1. 教育孩子的手段要有分寸。家长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乖巧。要知道乖巧的孩子不是被教育出来的,而是被管教出来的,乖巧源于孩子对家长的恐惧。教育孩子更重要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为什么错,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恶劣后果,并且以后杜绝这类这类事情的发生。
2. 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是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看法和自己是不同的便认为孩子的看法是错的。这个世界上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意见有很多,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创造性,要知道在很多事情上,并不是孩子就一定错,自己就一定对。
3. 教育孩子要鼓励孩子多思考,保持自我。当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鼓励支持孩子孩子多思考。让孩子勇敢的保持自我。即便父母对孩子再理解,也没有孩子自己更加理解自己。孩子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最需要的是孩子心底最匮乏的,而不是父母做出的硬性规定。
总结
乖巧的孩子总是更能得到家长的欢心,也是家长赖以炫耀的点。可是如果孩子过于乖巧,总是不愿意表达自己意见,对家长言听计从,那么坏处要比好处多的多。教育孩子,目的是让孩子更健康更优秀的长大,而不是将孩子教育成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想法的木偶。所以,对孩子既要管教还要有策略的管教,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