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时候游历于各景点,无心的人看热闹,而有心的人爱则是看门道!景区转的多了,竟然发现一些匾额、石碑上还有错别字!按照常理讲,谁写了错别字,那就是没文化的表现。但细一琢磨这些景区匾额、石碑等处的错字,竟然错的那么理直气壮、合情合理!感觉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说明了中国汉字的生动有趣;既而告诉人们,能写这些错字的人都是太有文化啊!下面高兴我就试着一一道来:
皇帝写错字,汝等奈我何
(1)避暑山庄
错在这里——你得仔细看!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挂着一方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的匾额,匾额上最右边那个“避”字,右边的“辛”字下部多写了一横。这个错字是康熙帝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可谓天下第一错字。
如何解释——后人解释说康熙帝有意多写一横,寓意是他的江山更加稳固。但说实在的,这个解释感觉还是有些牵强,倒不如说当时是康熙帝酒酣之际写的,就是错了怎么着吧?皇帝是金口玉言啊,错也是对的——看看,这样多合理啊!
(2)花港观鱼
错在这里——这也是由康熙帝题写的四个字,就在杭州的西湖。这里的错字是“鱼”字,古写的“鱼”字下面不是一个横,而是四个点儿。但在这里,四个点儿被写成了三个点儿。
如何解释——这次应该不是酒酣之际无意写的,而是有意为之。据说康熙帝信佛,菩萨心肠,题字时他认为“鱼”字下面四个点是代表“火”。鱼的身下有火,那还怎么活啊?干脆少写一点,变成三点而最终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快地游玩了!以上都是皇帝独创,具有“合法性”!好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大臣写错字,理由也充分
(1)趵突泉
错在哪里——在济南“趵突泉”泉池当中,有一块浸于水中的石碑,碑上镌有三个大字——趵突泉。这个错字是“突“字,上面的宝字盖儿少了一个点儿,成了秃宝盖儿。据载,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撰写的。
如何解释——传说当年将刻好的石碑立于泉眼旁时,泉水喷涌的非常大,上窜几米高,硬是是把“突”字的上边的那个点儿给冲走了!这确实应该是个故事,但这故事却艺术地表达了人们对泉水激情喷涌的一种期望和祝愿。
(2)大明湖
错在哪里——这个错字还是非常好识别的,是堂而皇之地将“大明湖”“明”字“日”字旁写成了“目”字……用点心好不好啊?
如何解释——解释这个字还得书接上文,看上面说到趵突泉那个“突”字不是被水给冲掉一个“点儿”嘛?这个“点”最后到哪里去了呢?别着急,在这里等着呢——被冲不到不远处的大明湖了,落在了“日”字上,然后变成了“目”字!这个理由谁要说不合理我跟谁急,太牛啦!
(3)西安“碑林”
错在哪里——西安这座古城,别的暂且不说,单单是魁星楼下的那些碑,就足够震撼,因其多得名碑林。其中“碑林”的“碑”字右上角少了一撇,这又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错误。
如何解释——此匾为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所写。据说当时林则徐因禁烟遭到革职,被发往伊犁赎罪。林则徐在途经西安时来到了碑林,林立的碑林、坎坷仕途……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写下了“碑林”二字,写的时候故意没写“碑”字头上的一撇,寓意自己丢了一半的乌纱帽,终有一日朝廷还会启用自己——权且信了!
文字揶揄之趣在于我有话说、你有心听……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感受旅游快乐,记录旅游发现!我是高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高兴旅游吧”,并不吝在文字下方点赞、关注或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