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帝王最有名的也就是康雍乾三人,其中寿命最长的就是乾隆,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其实掌权有六十三年,他在位的时候鼓励发展农业,减轻百姓们的赋税,完成了多民族统一,成绩非常显著,为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代也算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说起他的统治,不得不说说他身边得力的帮手,有一个大家是很熟悉的,那就是和珅。
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利用自身的职务贪污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这样的一个贪官,乾隆在世的时候却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还把公主赐给他成婚。乾隆在临死前还嘱咐嘉庆千万不可杀他,可见乾隆和和珅的关系很好。
但1799年,年老体衰的乾隆皇帝终于死了,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长舒一口气,从此以后整个大清终于是自己说了算了。而刚刚把握权柄的嘉庆皇帝在当年就对朝廷重臣和珅发难,不仅逼死了和珅还把其家产尽数抄没。
老头子当年苦口婆心地劝说嘉庆皇帝不要杀和珅到底还是对牛弹琴。杀了和珅的嘉庆皇帝意气风发,本以为这样就能够扼杀社会贪墨的风气,从而使得大清焕发新的生机。但是他错了,十五年后的嘉庆帝对当年诛杀和珅一事懊悔不已,这到底是为什么?
首先说说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很大原因就因为其总能够为皇帝弄到钱。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内务府和国库实际上已经是无法支持了,但是和珅有钱。所以到第六次乾隆去江南的一切费用都是和珅自掏腰包支付的,乾隆帝玩得舒服又怎么不会重重提拔和珅呢?
当时的和珅手握各种大权,包括刑狱、官吏、科考等等,每一项上面他都巧设名目搜刮钱财。我们就来说刑狱,和珅当时和一干官员提出了一项“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官员犯罪可以用钱财来抵罪,这样就能够免于处罚。议罪银制度的开创使得大清这个四面透风的房子显得更加破旧不堪。
那么乾隆对于和珅的所作所为清不清楚呢?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那为什么乾隆不愿意惩治和珅呢?那是因为和珅是一个有原则且忠心耿耿的人。和珅知道什么钱可以贪,什么钱不能贪,所以在处理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有掉过链子,你就从他对灾区百姓做好事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二。
此外,和珅对于朝廷是非常忠心的,关键时刻他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国家渡过危难。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和珅的家产就是大清的又一座国库,把钱放在他那里比放在自己这里稳妥多了,自己什么时候都可以动用。
乾隆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嘉庆不明白,他只知道那几年和珅假借太上皇发号施令,从来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所以等到乾隆死后嘉庆马上查抄了和珅的家产并且杀死了和珅。据相关数据统计,和珅的家产足足有八亿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岁入不过八千万,也就是说清政府十年收入才能够和和珅相匹敌。和珅的财产被查抄以后并未入国库,而是运到了嘉庆皇帝的内务府之中,所以古语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查抄和府除了他讨厌和珅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想要通过和珅来杀鸡儆猴,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看看贪污到最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下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上和珅死了以后王朝的贪污不但没有消止,反而在整个大地上逐渐蔓延开来,而嘉庆帝手下却再也没有一个像和珅那样能办事的大臣来调控这个局面,当然包括他自己的无能,所以说嘉庆帝的新政也就无疾而终了。
十五年后当嘉庆帝回想起杀和珅这件事的时候他总是懊悔不已,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和珅不死,自己的改革也许会在他的帮助下进行下去,大清也不会让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在中原大地横行霸道了。或者说即使有贪污现象发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之猖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