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昌起义时的连指导员授上将,班长授大将,为何营长只授了少将?

南昌起义时的连指导员授上将,班长授大将,为何营长只授了少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在几个月内,被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

我军的很多将领都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当时在各个级别上,且职务相差很大,不过后来所授军衔的差别也很大,这里介绍三位将领。

第一位是肖克,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在南昌起义时任第11军第24师第71团第2营第8连指导员,需要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8连应该属于3营,但当时的连序列并不是按顺序排列的。

肖克于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入私塾,从小熟读《四书》、《五经》,1923年考入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后来从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和林彪、曾中生是同学。

1927年初,肖克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11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当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萧克随叶挺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任71团4连连长。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历尽周折于1928年1月任宜章县游击队长,并率一部宜章农军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随朱德上了井冈山,

肖克是个儒将,很有军事才能,1930年春,他任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1932年10月,任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他任红6军军团长后,率部历经磨难终于和贺龙领导的红2军团会合,尔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他担任副总指挥。1936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由此可见肖克同张国焘的关系不一般。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120师副师长和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他主要时间是在院校工作,直到解放战争后期的1949年5月,他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按理说以肖克的能力和资历是可以评大将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于2008年10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第二位是袁也烈,南昌起义时任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第72团第3营营长。

他于1899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金田乡袁家垅,如今叫黄桥镇大卜村,他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所以从1906年开始袁也烈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读书,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并于1913年考入当地小学,1920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他多次聆听主席的演讲,渐渐认同共产主义,也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

1924年7月他赴广州,考入桂军军官学校,后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从事政治工作,加入了周恩来组织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他被选为常任代表,深得周恩来信任,并被送去叶挺独立团担任第2营第6连连长。

当时我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不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选送进叶挺独立团,能够被送进叶挺独立团说明政治上可靠、军事上过硬。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军,从广东肇庆出发,开始北伐。袁也烈在北伐战争中,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先后参加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斗,连战皆捷,立下战功。攻占武昌后,被提升为副营长,南昌起义时任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第72团第3营营长。

在南昌起义的前一天晚上,叶挺师长在召开完作战会后留下了袁也烈,问道:

“你们一个营执行一个独立的作战任务,就是解决东门附近营房里的敌人,有困难么?”

袁也烈回答:“我们满怀信心。”

叶挺又叮嘱:“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们营。”

袁也烈当然清楚叶挺所指的是什么:有他这个营的军官中,副营长是国民党员,连长、指导员中有3个国民党员,排长中国民党员多于共产党员,所以叶挺担心会走漏消息,也怕袁也烈控制不了这个营。结果在南昌起义中,袁也烈带领全营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令叶挺刮目相看。

南昌起义失败后,袁也烈和部队失散了,没有随朱德上井冈山,后来到广西龙州开展革命工作,参加了龙州起义,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中共纵队党委书记兼一营营长。后来担任过红七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团长。

1931年,袁也烈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到上海医治,不幸被敌人逮捕并关押在了监狱。这一关就是三年多,在此期间袁也烈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直至刑满释放。后来,袁也烈找到了党组织,并被派到当时的北平开展抗日救国教育和军事训练班。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袁也烈被派到山东地区,最开始在国民党石友三的部队中做统一战线工作,后来历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务。

在解放战争时期,袁也烈仍然在山东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过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务,率领部队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立下了不少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8月8日于北京病逝。

第3位是粟裕,南昌起义时任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

粟裕,原名粟多珍,侗族人,于1907年8月出生于湖南会同,他的家境富裕,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进入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教导队,第24师师长便是叶挺,在教导队员他被提升为学员班长。

24师长随后改编为24师72团,粟裕也随即成了72团的班长,起义前几天,粟裕所在的中队被改编为警卫队,负责前敌委员会的保卫工作,所以粟裕就成为了南昌起义时任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同年8月1日,他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随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不过粟裕的提升速度并不快,这当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粟裕经常受伤。

但是他的指挥水平却提高很快,特别是中央红军长征后,粟裕带领一支人数很少的游击队打了三年游击,使他经常住了锻炼,从而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所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时,他被任命为2支队副司令。

粟裕在抗战争期间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等,在解放战争期间,更是指挥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是排名第一的大将。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南昌起义时的连指导员授上将,为何班长授了大将?为何营长只授了少将?粟裕之所以成为大将,是因为粟裕爱学习、爱思考,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战功卓著,被誉为战神。而袁也烈为何评只授少将呢?如果从资历和能力上讲,袁也烈可以评更高的军衔,但是评军衔是综合考虑的,因为袁也烈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在一线部队,回部队后也不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不过,袁也烈将军高风亮节,他并不在乎军衔的高低,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做着积极的贡献。

其实他们能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并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就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级、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公众号亦是“天择杂谈”,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29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