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壮是(二)四班的一名普通学生,学习成绩中上等,同学们人缘也不错,每次做值日也是非常积极和认真。但是突然有一天,壮壮情绪低落,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同坐在了饭桌前,不吭不响。当时妈妈就注意到壮壮的“不对劲”,就问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壮壮半天没响,最后憋红了脸,有些恼怒的对着妈妈喊道:“同学们说我是白痴!”
妈妈愣了几秒,皱紧眉头继续问孩子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壮壮委屈的补充道:“就因为我没有手机,不会玩儿手机游戏,他们说我是白痴,说我笨。”然后哇哇大哭......
家长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样的遭遇。看到孩子不能受半点委屈,所以现在的家长基本都会给孩子配一部手机,方便联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涉及到孩子玩儿游戏的问题。这应该是家长最矛盾的地方。
其实儿童接受电子产品中,是比成人更加自然的。我这么说并不是代表我是支持孩子一味的玩儿游戏,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虽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如果我们家长运用的恰当,完全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让孩子进行能力培养,比如两岁的孩子就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声音色彩来培养感知能力,稍大点儿的孩子可以使用遥控器,在父母的指导下支配飞行器或者电动帆船,由此也可以培养协调和反应能力。
其实在国外,有很多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电脑了,他们可以尽情的在上面画画、玩儿游戏、学知识,但是都是在老师的系统指导下进行。而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是开始逻辑推理能力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学习编程、程序设计是最好不过的,并且有的可以在十二岁左右展露锋芒。
现在就我们这个社会来讲,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并不是不好,但是完全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活动却不可取,这样孩子眼睛不受爱护之外,更对孩子的学习有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该如何面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
1、规定时间,在做完功课的情况下,可以上网(使用电脑或手机)查跟学习有关的资料,不过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2、如果发现孩子偷偷玩儿游戏,那么要给予适当惩罚,例如第二天不可以碰电脑或者手机,如果需要查资料,就由家长协助完成。
3、如果孩子配合的好,可以奖励孩子周末玩儿游戏,但是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当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停止,家长应给予表扬。
看吧,其实孩子有没有一部自己的手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没有手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利用时间,把兴趣爱好和知识填充进去;如果孩子有手机,家长该如何合理引导孩子分配时间,锻炼孩子自我调配时间的能力。
其实我个人建议,可以考虑大人在企业里的奖惩制度来规定孩子。比如考试有进步,加5分;做家务、自己洗袜子,加5分;主动缩短玩儿游戏时间、主动要求出去散步,加5分等等,等累计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兑换他们想要的奖品,当然这个奖品要合理,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请问各位宝爸宝妈们,你们是怎么要求孩子的呢?
我的抗疫日常
怎么夸,才能让孩子更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