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
孩子到时间主动刷牙洗脸睡觉……
孩子自己穿衣服……
孩子主动写作业……
天哪!如果我的孩子主动的去做这些事,那作为妈妈的我该会有多么幸福……
但事实通常是残酷的。
因为熊娃只会把玩具全部扔在地上,美其名曰:我要生活在玩具的海洋里。
每到刷牙的时候,熊娃就会跑的不见人影,就算左边刚刷了牙右边就在嘴里放了颗糖。
各种撒骄式的腻床……各种无赖式的不写作业,一切让宝妈只能在嘶吼中完成……
难道这一切无解吗?难道这一切就不能有一个相和谐的解决方法吗?
有的,那就是奖励。儿时的奖励为使孩子单纯的去追求行为给他带来的利益。
可奖励绝不是单纯给予金钱或者大方的无物不赏,因为错误的奖励不单会使孩子养成“条件交换”的毛病,还有可能让孩子变的索求无度。
那正确的奖励行为有哪几种呢?
一、首先要清楚,奖励是“孩子完成一个确定好的行为后给予的奖励”
这一条需要家长们细细思量:您的生活中会不会遇到“你要现在去写作业,奖励巧克力”
这种可不是奖励,育儿专家们通常叫这种行为为:“贿赂”
时间久了,甚至会让孩子养成干什么事情都要“条件交换”的毛病。
所以,这里我们的奖励通常是改成:作业必须去写,但如果做到满分,可以给你奖励。
这样就把必须做的与争取做的进行了分离,形成孩子对进步的主动争取。
二、奖励要提前约定行为,还要有积累
成年人都知道,一件事如果坚持去做那就会成为习惯。孩子也是一样的。
这就导致我们在奖励的设定上,尽可能的有”积累“的过程。比如说:如果这一个星期你都主动刷牙,并且按时间睡觉,我就带你去游乐园。
这样的话,孩子每一天都会记着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如果这个积累中还有3天或5就能得到一个小奖励的话,那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不过家长要切记,一旦答应了就必须实现承诺哟。
三、不要老去提醒孩子,而是要写一个行为表让孩子能够天天看到。
定了规则后,有些家长怕孩子忘就天天去提醒孩子,反倒让孩子起了逆反的心理。所以合理的提醒就成了重中之重。
建议家长可以将约定的行为写成一个表,然后贴在门上、床前、冰箱门等孩子经常会光顾的地方,使之形成一种催眠式的提醒。
四、尽可能不要用现金作为奖励
这一条很重要,家长们请不要为了省事而把奖励设定为金钱。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时间一久孩子的索要会更加现实。
所以积分、游戏、旅行等都可以成为奖励的结果。
奖励制度不会宠坏孩子。事实上,奖励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激励所有年龄段的人。大多数成年人去工作是为了获得工资形式的奖励,同样,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来获得特权或额外的奖励。
把特权和良好行为联系起来,教会孩子们在生活中必须要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奖励制度实际上可以 防止孩子被宠坏,因为当他们想要得到奖励,就需要付出。
最后要说明的:如果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那就要撤掉奖励,更换新的目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