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农学系,1994年由江西农业大学原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3个学校二级单位合并而成。现有农学系、园艺系、植物保护系和植物科技系4个系和1个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条件】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教授和研究员27人,(二级人才岗9人),副高职称人员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4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岗学者”2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
【学科结构】现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茶学、动植物检疫6个本科专业,农学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园艺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和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植物保护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和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保护和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生态学、动物学、遗传学、果树学、蔬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以及农艺与种业、农业管理农业硕士招生领域2个,具有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作物学一级学科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园艺学、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园艺学硕士点为江西省“十二五”示范硕士点;拥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双季稻现代化生产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建立了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南昌)和江西省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核心协同单位组建的“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十二五”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到2亿余元;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的“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700余篇。近年来培育出“淦鑫688”“淦鑫203”“五丰优T025”等国家级超级稻新品种、“赣脐3号”国家级脐橙新品种、“赣猕6号”国家级猕猴桃新品种,以及玉米、豇豆、西瓜等作物新品种16个。作物遗传育种团队“19年磨一剑培育出超级稻”事迹在新闻媒体引起强烈反响。
【学生风采】学院重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依托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2015-2019年,我院学子获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13项、校级项目20项。2016年学院大学生参赛项目获得“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1项;2019年学院大学生参赛项目获第16届江西省“挑战杯”学术创新科技竞赛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现代作物创新发展赛道”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现代作物科学创新发展赛道”华中片区二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2项。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的高校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7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