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父母向孩子认错,不是取决于情感和面子,而是事情问题本身

父母向孩子认错,不是取决于情感和面子,而是事情问题本身


本文适读父母的类型: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存在诸多问题,成长经历中也有诸多和上代父母的情感纠葛,目前正在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以备能够对下一代孩子的科学教育发挥作用,自己也时常会进行教育、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诸多思考

从我们接触过的很多案例中,无论是幼小的孩子,还是年轻一代的父母,都同样面临一个问题: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疑惑:“为什么自己必须要听大人的话?大人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可有时候明明就是爸爸妈妈错了呀,但为什么他们不向我们道歉认错呢?而我们小朋友一犯错就被要求一定要向对方诚恳认错道歉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是一个五岁的小朋友质问我的话。

而作为有知识有学历有体面职业的年轻父母们,也经常会被孩子们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要么是语塞,要么就是用“因为我是你爸妈”的简单粗暴口吻怼回去,惹得亲子双方都不痛快。时间久了,有些持续进行自我学习的父母也会在独处时思考这个问题,但可惜的是即使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也不会在下次再面对孩子同样的问题时做出平静而真实的回答,因为真的很难开口承认错误。

那么“父母不能向孩子认错、不能向孩子低头”这个思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又会有如此强大的魔力能够控制数代人,又为何使那些明明接受过先进高等教育的年轻父母都没办法在思考清楚的基础上开口呢?

首先来自于父母们童年时的成长经历中所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很多成人加入了父母课程的学习,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都渐渐明白了父母们的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对于自己造成的影响都是目前在自己家庭及孩子教育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投射。其实当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知晓了这个事实之后大多都是非常崩溃的,一来确实没有想到自己过去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对现在的家庭和下一代孩子的教育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既懊悔又着急;二来明明知道是因为上代父母的无知和劣根性才产生了那么多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和遗传下来的劣根性又是非常纠结和急迫的。

很多人习惯于自我安慰说:人活得糊涂点好,不要总是那么追求成长,因为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看清楚些事,认清楚些人,明白很多真相和真理,而那时会令当事人非常痛苦倍受折磨,所以很多时候不要什么都想弄明白,什么都想要知道个真相。但这种处世态度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情境,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类进步的成就了。我们一直认为“难得糊涂”不是真正的不知道而导致的糊涂,而是知道了真相和事实后的重新选择,这其中的差别是天上地下。所以我们秉持的态度是知道事实和真相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我们谁也无权去剥夺,至于知道后的选择那是基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定的。

所以我们还是非常鼓励大家能够追根溯源、究其本质的,这本身就是智慧人生的选择,也是勇敢者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知道真相才是刚刚开始,如何面对真相解决硬伤才是需要我们花大精力去认真做的。那么对于这些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而看清了现有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的源起来源于何处的父母们也同样如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重新带自己回到了童年期,重温着一件件、一桩桩儿时的事件:

父母总是以强硬的管教方式来试图塑造自己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而从来不会主动问问自己的想法更不会顾及自己的感受;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被管教的位置,如果敢出现反抗或者不顺从就会遭来语言和行为的暴力甚至是冷暴力,因此自己从来都不敢表现出违逆,再加上社会上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使从科学的角度看并不正确但还是必须屈从,特别是对于父母不能有任何忤逆否则就会被扣上“不孝”的道德帽子等等,

这些都让这些已经长大了且已拥有父母身份的人们思来感到一阵阵痛楚,是曾经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是对自己复杂感受的忽视,是对自己思考的压制,是对自己身心的绝对控制,是把自己作为私有财产的绝对拥有,是对自己性格认知塑造的道德绑架。这些都让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从思想深处被迫认同了父母的绝对权威,被迫带进旧有的“父母之命不可违,父母之言不可逆,父母之情不可疑”的亲子关系认知中,于是他们也逐渐认同了这种“父母不需要向孩子认错道歉”的偏执理论。

其次来自于父母们本身在进入社会后没有持续地进行自我成长

我们一直在不厌其烦地讲如果成人们不主动放弃父母这一重要身份,就必须要进行持续地学习和自我成长,特别是从进入到社会开始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都不能停滞,否则将会给自己和下一代孩子的人生带来诸多不幸和不必要的痛苦。这是一个具有非常长远意义的事情,因此也非常值得父母们去践行。

一方面这样的学习和成长必将会给当下成人的职业、生活、婚姻家庭带来更多的新鲜养分和无限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接下来有了孩子后的家庭教育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这样的学习和成长还能让两代人的亲子关系持续保持高质量而避免出现孩子长大父母变老后的形同陌路和渐行渐远带来的情感失衡和失落。

说实话当今时代的父母们确实是身兼了史上任务最多、难度最大的父母,我们不仅需要完成更为丰厚的原始资本积累,更需要在智慧、能力、修为、德行、认知、视野、格局等很多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提升以便能够在下一代的传承和教育上能够给他们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阶层的跨越,同时还需要面对自己因为上代父母的知识能力缺失而导致现在的自己弱点和劣势的弥补修正,再加上当前社会发展如此神速,想要能同时实现这些任务目标可不是有一个脑袋两条腿两只手可以轻易达成的。但这就是现在父母当下面临的现实,如果在自己这代身上无法达成,那么下一代未来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就更难了,出于父母的爱子本能只好辛苦自己。

从很多家庭的现实生活中看,确实每个家庭都多多少少有各种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如果忽略逃避只会让事情更糟,只会让深陷其中的人更为痛苦想要逃离,最终导致家庭结构的解体和成员之间的情感迸裂。而解决当下诸多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不断地反思、打破、修正、执行、重塑。

从长远来看,孩子终究会长大,有自己的职业、生活、家庭和圈子,而父母也终究会年迈老去失去力量和价值缩小,如果亲子之间还想要保持高质量的亲子关系而不至于两代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那么同样也只有一条路,就是无论人的年龄多大,只要还拥有着父母这个天然身份,就必须持续地了解这个社会、世界和人类发展本身,不能让自己因为年龄的关系就停滞在某一个年代,自我放弃,那只会让成年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父母的无能和消极,这不是一个积极的榜样,而且当孩子们在人生各阶段中遇到更大的坎坷时,他们也无法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寻找到积极的力量和勇往向前的精神,这才是致命的悲哀。

我们从很多生活幸福、事业成功、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成人案例中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人生并不是他们有多少天赋,而是拥有一个充满爱和精神力量的好家庭,当他们遇到艰难坎坷,总能从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中找到让自己奋起向前的动力和方法,而这样的力量源泉并不是每一个成人都如此幸运地拥有。所以父母能够给下一代孩子最棒的东西不是无尽的财富和产业,而是那些深藏于精神内核深处的挖掘不完的可供自己跨越一切障碍和苦难的能量,而这只能是父母持续一生学习修行得来的。

当父母们能够持续学习、持续思考、持续成长时,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理解自己,理解过去,理解现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是,什么是真正的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包容、平和、圆融,也会在看事情、看问题、看人时更加专注于本身而非那些附加的条件和内容,只有剥去层层外壳,我们才能真正寻得本质,看到事实真相,也才有可能有机会正面面对和解决。

结语

人类的进步一定是随着认知思维的拓展开阔而进行的,而不是越来越狭隘和糊涂,那么作为父母也一定是,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路上需要让自己更加有能力能够鉴别清楚什么是好的,正确的,什么是被误会,歪曲了的,什么是被社会大众约定俗成了但从科学角度看是错误的,什么是少数人艰难坚守但却被大众不认同而正确的东西。

当我们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形成的过程;当我们通过学习思考知道了传承下来的有些想法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当我们知晓了对错后又能放下成人的面子和自私进行及时的修正;当我们再重新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自己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职业问题、人际问题等等时能够回归问题本身,而不再习惯性地为自己找借口,找托辞时,那就是作为父母的蜕变开始,作为父母的“鹰的重生”!

所以,如果确实是父母错了,为什么不能向另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认错呢,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不都是想要孩子成长得更好,亲子关系更好,自己的人生更幸福为出发点而考虑的吗?那么就不要总是带着成人的面壳子,摆什么架子了吧!让我们放下面子,放下曾经的执念,去看向问题本身,去坚持该坚持的,承认该承认的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515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