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十年以来,国内的银行储蓄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但目前近45%的储蓄率,仍然远超国际储蓄率水平线,仍是全球最高。
储蓄率
从数字中看,其实不难发现,虽然人们对存储的热情正在逐步消退,虽有高房价以及各类理财产品,阻扰银行揽储。但从全球这个大背景下看来,中国人习惯存储这个传统,仍然有着较高热情。特别是在选择方向上,多数人仍将银行存款,作为时下最主流、最安全的钱财去向。
银行存款是很安全,但早在15年推出的存款保险条例,变相的意味着在理论上银行允许倒闭。一边是银行可以倒闭,一边是把钱存在银行最安全,这种对比在常理上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从整个存款保险条例看下来,虽然银行允许破产,国家也不再为其兜底,但国家对于储户在银行中的存款,还是有着绝对的保障在。长期以来,国家对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承担着全额担保。银行的信用在多层次下,更多地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信用。
以前,有着国家为银行兜底,绝大多数人认为银行不会破产倒闭。但从近三十年的金融历程上看,银行绝不等于不会破产,因为国内破产的银行已有两家。
一是1998年,由于出现大规模的挤兑现象,导致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二是2012年,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资不抵债,被迫破产,不过这家银行并未欠储户的钱,所以并未造成太大的风波。
所以,以前有国家为银行兜底时,银行会破产。而现在,国家不再对存款机构担保,如果银行经营不善,理论上确实存在较大的破产风险。不过,对于这种现状,其实并不用过度担心存在银行里的存款安全。
银行破产,有足够的保障在
自15年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之后,这意味着国家通过立法,为储户在银行中的存款,增加了一道足够安全的保障。而从该条例的覆盖范围来看,50万元以内的限额赔付,在当下足够覆盖99%以上的银行储户。因为,从统计上的储户存款数据来说,当下99.63%的储户在银行中的存款并未达到50万。所以,银行破不破产对储户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同时,最高赔付50万,并不意味着超过50万元以外的那部分存款会不翼而飞。至于高于50万那部分,能不能回到自己手中,还得看运气,如果在银行资产清算后,有剩余的钱,银行会均分下来。
因此,想要避免银行破产带来的直接损失,最好是将超过50万元的存款,分为两家或是多家银行,平均存储下去,防止银行倒闭给自己带来损失。
不喜欢"分散"存款方式,该如何避免存款损失?
有人不喜欢跑多家银行,如果能在心理上接受利率较低的存款选择,其实也可以一次解决以上问题。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来说,抗风险能力越低的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线。比如在地方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中,经常可以见到高达5%以上的存款利率。
这类银行的存款利率虽高,但由于本身的规模,抗风险能力自然比不上利率较低的大银行。所以,从抗风险角度上理解,选择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越低,存款的安全性也就越高。
而在当下,国内安全系数最高的银行当属四大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允许银行破产,但对于以上的四大银行,如果出现危机,国家不会放任不管。至少在底线上,国家不会让这种体量的银行,有破产的可能性。
回到现实,银行破产的可能性非常低,就算有这种可能,储户也可以提前分散,合理安排存款,有存款保险条例这个保障,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3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