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上金
来源:投行某小白
原标题:股份行十年竞争记
1、耀眼招行
招行最近有点红。
首先是去年底的“清风公约”,短短156个字,初读简明易懂,细读带着几分人文、几分哲理,几分意味深长。这份公约不仅指出了银行业的职场痛点,也得到其他行业人们的广泛共鸣,因此着实让招行火了一把。
接着是今年3月14日,宁德时代公告公司股东招银叁号和招银动力计划减持不超过4416.8万股,很多人才发现招行投资了宁德时代。这笔起始于2016年1月的投资,根据《券商中国》测算浮盈超过150亿元,投资收益率390%。150亿元盈利是什么概念?2018年南京银行净利润111.8亿元,宁波银行净利润112.2亿元,这两家上市银行全行干一年可能比不上招行干一个项目。并且这还不考虑招行通过对宁德时代的股权投资,带动了供应链金融等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的利润。
最后是3月20日招行发布了自己2019年年报。这是一份闪亮的成绩单,过去一年招行资产规模增至7.42万亿;全年实现净利润928.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创7年新高;不良贷款连续三年“双降”;ROAE、ROAA连续三年提升。同时,年报中招行行长田惠宇的那句“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再次刷爆朋友圈。
招行确实很棒,对于他和其他股份行之间的竞争我们应该怎么看?
2、股份行十年竞争记
首先,我们应该拉长时间跨度,从更长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因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上市时间是2007年,故我们主要考察2007年到2019年13年的数据。同时,为让结论更具参考性,我们主要比较的是与招行较为接近的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四家上市股份行。
上表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下同)。兴业、浦发和中信尚未公布2019年年报,因此2019年底总资产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已公布的业绩快报;民生尚未公布2019年业绩快报,因此这里比较的是其2019年三季末总资产和招行同期的数据。
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兴业、浦发、中信和民生之间的总资产一直差距不大,2007年的时候他们大约都是招行的70%,2019年他们则大约都是招行的95%。我们也发现,过去十三年股份行竞争的最大趋势是:其他股份行在追赶并迅速接近招行,而后近几年招行开始守住战线拉开差距。
在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兴业的总资产从招行的65%开始追赶,在2016年超过了招行,成为当时的股份制第一大行;中信的总资产从招行的77%接近到了99.8%,基本持平;浦发的总资产从招行的70%追到了98%;民生的总资产从招行的70%追到了99%。
一切从2017年起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更为明显,金融开始了全面严监管。从这一年开始,兴业对招行的总资产比例下降到96%,民生下降到91%,浦发下降到94%,而中信则下降到仅有90%。
从净利润的比较上,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过去13年股份行之间的竞争趋势,即一开始所有行追赶招行,而后招行顶住压力拉大优势。
2007年,中信净利润仅有招行的54%,一度追到了85%,而后开始下滑到2019年三季末的53%,中信回归到了追赶的原点;兴业净利润原来仅有招行的56%,最接近时追到了87%,近两年下降到了71%,目前依然是招行的最有力追赶者;浦发和民生的净利润开始的时候仅有招行的约40%,追到了约85%,而后下降到约60%。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招行突然变得多么强,从更长周期看,招行只是在找回自己失去的十年。目前招行的优势突然看起来这么明显,和经济周期关系最大,过去十几年招行不断在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巩固和强化自己的零售业务,2019年招行零售业务对全行利润的贡献达到了56.7%,同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零售业务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最不明显,从而帮助招行穿越经济周期。
反观其他几家银行,兴业的优势是金融市场和投行,民生的优势是中小企业,中信的优势是企业金融,这几家银行的业务优势较容易在这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受到冲击。
上述结论可以在招行和平安的比较中得到验证。
过去十三年,平安也在追赶招商,并且这一追赶并没有在最近几年逆转。2007年,平安(前深发展)总资产仅为招行的27%,2019年公布的年报显示为招行的53%;平安净利润则从2007年的17%追赶到了2019年36%。平安之所以追赶趋势未逆转,和其业务结构有关,2019年平安银行零售利润在全行的占比接近70%。与招商一样,平安的零售业务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没有其他几家股份行严重。
3、我们更应该看重什么
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招行好的新闻,但其实也有很多关于招行负面的信息。
有媒体说在前期现金贷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逐渐暴露的大背景下,招行信用卡有较大潜在风险。至2019年末,该行信用卡不良率1.35%,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
关于招行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的负面消息也不少。互金商业评论指出,招联目前日均发放消费贷款超过6亿元,年放贷规模超过2000亿元,近几年规模迅速上升。但另一方面,其信用风险也一路走高,2016-2018年起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4.3亿元,19.66亿元和42.33亿元;2016年到2019年三季度末不良率分别为0.82%,1.24%,1.93%和2.08%,不良率一路上升。
招行和钱端的纠纷也并未平息。前期招行动员自己的员工推广钱端,还将推广结果作为员工考核的KPI 之一。随着钱端暴雷,很多人血本无归,目前该纠纷依然未完全解决。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被各种新闻宣传所左右,我们也很容易只看短期的情况,而忽略事物长期的发展趋势。
本着不吹不黑的原则,如果剔除经济周期和新闻媒体宣传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的股份行竞赛中,招行上半场表现不行,下半场表现不错,但并没有超预期,他目前还正在寻找曾经优势的路上。
对我们而言除了看各股份行的你追我赶,更应该看到底是什么在穿越周期,是什么避免了招行被最终赶超。2020年1月3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份描绘我国银行保险未来体系的文件中,对股份行的定位就是差异化和特色化。股份行上有实力强劲的国有大行,下有数量众多盘踞地方的城商行,能否形成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就极为重要。
而目前形势大好的招行,过去十几年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不断加强,而这个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就是零售业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和基建双轮驱动的时代,零售业务相对而言显得不那么突出,其他银行能够凭借自己在各个领域的优势迅速追赶招行。在这一过程中,招行曾经略有动摇过,但还好迅速明白自己长远发展的根基到底还是零售。零售业务天然与金融科技有更为密切的联系,在其他银行穷追不舍的时候,招行沉下心依靠自己原有零售优势和金融科技的帮助,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到了经济下行明显,房地产和基建大发展即将过去的时代,零售业务的优势开始逐渐凸显,于是招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股份行第一的感觉。
不因别人的追赶而动摇,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到差异化的竞争力,然后不断巩固和加强,这是招行以及股份行十几年竞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3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