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宅家陪读:如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提三点建议

宅家陪读:如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提三点建议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01 新教育实验与阅读的关系。

2000年,教育家朱永新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让教育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怎样帮助人寻找幸福生活的?

朱永新推动“新教育”的抓手是阅读。他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就是读书,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会阅读,二者并不矛盾。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学习就应该联系社会生活,通过生活化阅读,去完善个人精神和认知,培养更完善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到语文这个概念,我们还需要对“语文”进行拆解一下。语文,实为语言和文字两个意思。“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从工具性角度来细说,学习“语文”,是学习说话(用口说,用笔说);从“母语”角度讲,语文是文化传承、精神传承的载体。

生活化阅读,是指全方位、多角度的人生阅读,也是指向应用、成就幸福人生的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同时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等等,而这些都与“生活”相关联。为此新课标多处明确提出“生活”二字,如“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借助生活积累”、“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等等要求。

02 教会孩子能在阅读中还原生活

对于小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来讲,首先解决的是识字学词,是基于识字学词为基础的阅读认知。从阅读标的来讲,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大多以“多图少文”的形式出现。这一阅读标的训练目的是学生对字音、字意、词意、句意的联想能力;是借助图示,识记学词的互为推理的思维能力;是基于训练看图写(说)话与朗读语句联想画面互化能力的阅读训练。

明末画家董其昌说:“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大意是,艺术上要有成就,需要有天赋,还要有知识,有对人生的感悟。“双万”的含义是形容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问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见,“大语文教育”指导下的阅读是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的人生阅读;是指向应用,成就幸福人生的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还原生活,让孩子的生命力得到张扬。家长这个时候要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秋天,就让孩子画眼中的秋天,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描绘秋天。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红木家具,孩子增强对“家具”的理解,往日停留在家里的椅子、沙发上。现在,从常见的“椅”“凳”“桌”“床”去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与现代生活中的区别,通过阅读文字、感受生活、现场观察体验,是从不同层面去认知生活美学。

比如实木大板,是一种在近几年逐渐开始流行的商业和办公家具。千年一木,一木千年,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实木大板,现在已经成为别墅豪宅、高级酒店、私家花园、会所度假区等地的宠儿。

让孩子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区分非洲花梨与刺猬紫檀。

  1. 颜色:刺猬紫檀颜色较深,而非洲花梨颜色比较浅淡。
  2. 气味:非洲花梨味道较重,商家一般燃檀香掩盖,而刺猬紫檀香气浓郁。
  3. 密度:刺猬紫檀比非洲花梨重得多,掂重量可判断。
  4. 纹理:刺猬紫檀木纹非常清晰,而非洲花梨木纹模糊。

又比如,一套茶台,是由五张椅子和一张主台组合而成,这五张椅子代表五行的各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茶台正应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制衡中正,气场饱满圆通,为正吉。具有“聚五行,蕴四气”的美好寓意。

再比如,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

03 陪伴孩子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比如有的家长陪6年组学生上网课时,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时,家长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自己的儿时的春节趣事、老家的风俗习惯,讲过去人生活条件艰苦,“过年就是吃肉,吃肉就是过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年文化也变得不尽一样。

学到《腊八粥》一文时,家长不妨静下心来,把孩子领到厨房自己下厨,感受一下五谷杂粮,让孩子知道“粥”是怎么样做成的。现在的孩子,别说进厨房做饭,估计很多孩子进去见到那些菜,恐怕连名字也叫不完。他们的眼里,也许只有面包、游戏或动漫。趁着家长陪读,结合春节习俗,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腊八过了就是年”。往常孩子坐在教室,老师只能通过教具让孩子理解体会,现在孩子在家里学习,有着便利的条件,何不让孩子走进厨房感受一下,毕竟,只让孩子记住书本知识远远不够。

上古时代

冬季祭祖的日子叫“大腊”

腊月初八渐渐定为“腊日”

它祈求着丰收、寓意着吉祥

人们在今天总想喝上一碗腊八粥

早在宋代,腊八喝粥已成风俗

皇帝向众大臣赐粥

百姓熬粥馈赠亲友

一碗热粥传承千年历史

由此可见,生活化阅读,就是阅读的生活化。即把生硬、冰冷的文字,变化、转化成生动的、可以感知的、有温度的生活印象、意象;把抽象的文字,联系到具体的生活中,转化为可以触摸到的、鲜活的物品,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提高阅读的兴趣。这里的阅读不是单一的读书,是基于生活积累的“大阅读”,是基于生活积累的“读书”“读人”“读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生活积累意识和“读者”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

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在《育人三部曲》中他带着学生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身在其中学习,其乐无穷。

结语:由此可见,语文学习需要生活,阅读更需要生活,那我们宅家陪读不就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的一次大好机会吗?何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充分利用家里的现在资源,让孩子的阅读活动就能得更充实、更鲜活、更旺盛、更有趣呢?


姑且慕容,深有体会的宅家陪读人,写此文一是发些感慨,二者想与同样的家长朋友们交流一些学习经验。关注我,咱们一道前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871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