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乐仔
编辑/小红帽
天才宝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现在有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智商,孩子一周多就开始强迫他们识字写字,还没上小学就学起了奥数珠心算,旨在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如此的超前教育仿佛已经成为了社会常态,爸爸妈妈们总是担心"孩子不天才,迟早被淘汰"。
现代社会里的"伤仲永"
湖南省华容县的一名"小神童"魏永康,他从两岁起就被周围的居民们熟知,因为他两周就已经认识千字,小学初中阶段更是连跳几级,直接在13岁考进湘潭大学。
17岁的他已经在中科院学习,准备硕博连读。可惜没有母亲陪伴的他连自己基本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好,最后生活学业极度失衡,被学校劝退。
这样的故事可谓是现实版"伤仲永",神童的称号究竟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什么?是大家的赞赏,还是满墙的荣誉证书?就算智商超群,这个孩子的人生依然要经历磕磕碰碰。
- 人生阅历比学识更加重要
生活并不是课本里的计算公式、也不是晦涩的文学名著,家长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识人。课本里的东西需要与现实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没有主见,不懂变通。只会死读书的孩子通常会把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题海中,这样就导致缺乏生活经验,需要爸爸妈妈长期照顾。"书呆子"到了社会上容易缺乏灵活性,不懂变通。
缺乏自信。一心读书的孩子在学习上容易找到信心,可是生活中就不一样了。这样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不愿社交。死读书书只会让孩子把好成绩当成生活的唯一目标,封锁自我,不愿意和外界接触。
在如今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业成就无可厚非,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情商培养。考高分不代表孩子就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学会如何让运用知识、认识社会才是成功的关键。
2018年清华的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清华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9.0%。也就是说,哪怕清华毕业的学生也有将近数百人找不到工作,可见只要出了社会,人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怎么正确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孩子?
心理学专家霍华嘉纳说过:"一个人最终在社会上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智力只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敲门砖而已,德、体、美的培养也格外重要。
- 首先,家长要明白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孩子生活中快乐的来源,只有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孩子才能在课后寻找自己放松的方式。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门旅行,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向往。
- 其次,不要过于关注成果,知识的应用比成绩更重要。
如果家长一味关心孩子的成绩,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这样的惯性,把成绩看得比知识更重要。
比起拿到打上漂亮分数的卷子,家长不如让孩子感受一下运用知识的快乐。如果孩子刚刚接触科学,家长就在家里带孩子做一些科普小实验,如果孩子刚接触历史,就到博物馆里走一走。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荣誉,而是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 另外,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学霸"都是因为缺乏自身独立性,害怕面对社会,才需要依赖父母的帮助,否则学会了一身本事,怎么可能不懂得应用呢?
那些拿着完美的文凭,干着得体的工作的人数不胜数,例如北大毕业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他们一定都是具有较强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的人,可见只会学习还不够,还要懂得自立和创新。
- 最后,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情商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而社交是帮助孩子增长情商的最好方式。一个人只有懂得怎么与人相处,才能走出社会。
别让"天才"成了孩子的"紧箍咒"
我们身边有多少父母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忘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家长别让孩子丢掉了自己,变成学习机器。当一个"学霸"不难,而当一个"成功的学霸"却不简单。所以,别让"天才"成了孩子的"紧箍咒",鼓励孩子做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每天分享育儿身边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乐仔说育儿,为您答疑解惑!#育儿身边大小事#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