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幸福课栈》:请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大旗,去祸害孩子

《幸福课栈》:请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大旗,去祸害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句万能金句就是:“我是为你好。”

因为为你好,所以你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为你好,所以你要学习爸爸妈妈的成长经验;因为为你好,所以你要成长就要听从自己的意见……


很多家长总觉着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孩子走到路都多,所以自己说的肯定是对的。自己的经验说教是为了避免孩子多走弯路,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父母的表扬和批评来引导。

时间久了,我们会发现,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伴随着自理能力差、不懂尊敬他人、缺少自信、行动力差等等特点。家长狭隘地将自己的想法强行嫁接于孩子的身上,并打上“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丧失自我,并产生为家长学习的想法。

“为了孩子好”,并不是强加自己的想法到孩子身上;并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去决定、去承担……况且爸妈们脱口而出的大道理,就真的能达到预料之中的效果吗?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希望他们不要想自己一样走弯路。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人生哪有什么直径可走?不去体验一把那种跌倒的刻骨铭心,就不会有面对风险时候的小心翼翼;不去感受一回那些跌落谷底的重大打击,就不会有向上攀登的无所畏惧!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片中两个相互扶持的少年,最终还是迎来了美好的结局。影片中的陈小念和小北虽然有着不幸的家庭环境,但是在面对不公的命运时,依旧有着向阳的信念,有着自救的能力。反而是家庭看似美满的魏莱,家长的“控制式”暴力将孩子推向了恶的边缘。

家长们将自己的心血全部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给予孩子优质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资源,但是却没有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非但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而使孩子成为了没有自立能力的吸血鬼。

马丁·布伯曾阐述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首要就是不要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愿望强迫孩子去实现。“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

幸福课栈

大多数父母总觉着自己的成败是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就有面子,因此,父母的幸福与否是与孩子的学习成绩相挂钩的。可是却没有人想过,成功的经验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你所希望的孩子按照社会期待的标准来走,事实上可能只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虚荣心。说得残酷些,你不是在希望孩子变好,而是为了心安,为了有一个具有成功可能性的安慰。

《幸福课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跟上时代的变迁,也要学会如何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会如何独自应对风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99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