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一两天,雨如约而至,虽细如牛毛,没有雨打芭蕉时的意境,但却给急于回归故里拜祭亲人的他乡游子增添了几多的怅然与哀思。细雨绵绵,漫野油绿,时而还能看到路边三两株怒放的桃花,但这一树的粉红,对急于上坟的人们来说,远不及亲人坟头上的一丛杂草。
记得第一次清明节上坟,是祖父牵着我的手过去的,天上仿佛也下着细雨。那时还太小,没有追忆和祭祀先人的概念。祖父拿铁铲将几个坟头上的干草戗掉,再选一些长干草捆到一起,然后拿着它将每个坟头上戗下来的杂草轻轻扫起,遇到新发芽的青草就连根拔出,就这样,祖父一个坟头一个坟头扫着,嘴里不住地低声吟唱着我很难听懂的话语,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泪花。我怯怯地扯着他的衣角,不敢吭声,因为我能感觉到,祖父所做的事情很神圣。
雨打湿了我的脸,祖父脱下褂子给我披上,然后领着我到每个坟头前跪下磕头,并用低沉的语调,给我讲这个坟头里躺着的是哪一个亲人,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有些懵懵懂懂,但在祖父低沉的话语里,我却很早记住了每个过世亲人的墓址,以至于今天在脑子中的标记还那么清晰。后来知道,清明上坟叫扫墓,就是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把过世亲人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为先人们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安息环境,以示对亲人的缅怀与敬仰。在我们老家,如果清明时节不去为先人扫墓,任由墓前坟头杂草丛生,会被认为该家族不明事理,惹人看不起。
以后又多次陪父亲清明节上坟扫墓。那时,祖父已经长眠于墓地一个最偏远的坟丘里。跪在祖父的坟前,点上一领黄纸,随着火苗窜动,耳边总能听到祖父第一次领我扫墓时的低低吟唱。为每个亲人扫过墓,上完香,父亲总会拉我到祖父坟前,坐下,点上一支烟,慢慢将坟中亲人生前的一些事情讲给我听。那些事情听起来是那么遥远,但对我来说仿佛亲临其境,一点也不陌生。
父亲讲,我家高祖是个读书人,秀才出身,当过小吏,正直清廉,又勤俭持家,怜贫济困,方圆数里,名声极佳,是我家几世楷模。曾祖父在世时,饥荒战乱,家道中落,曾祖父弟兄两人,二曾祖父不堪饥饿,逃荒谋生,客居东乡。曾祖父家中几亩临河薄地被恶霸强占,后抑郁而死。祖父十几岁就为地主打长工,做佃户,担当起了养家重任,饱受苦难。直到解放时,祖父弟兄三家十来口人还蜗居在三间茅草屋里。解放了,是共产党为我们家分得房产土地,才使整个家庭生活有了根本性转机……
子、女儿一同回去上坟,给每个亲人的坟头上清除杂草,上柱香。还要牵着我的孩子,坐在父亲的坟头前,点上一支烟,慢慢给他们讲一讲我们的家史,讲一讲每个过世亲人生前的一些事情,让他们不要忘记死去的亲人和我们的过去。我想这也许就叫传承。(作者:尹祖涛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