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个闺蜜在朋友圈上吐槽自己5岁的女儿,做事情经常拖拖拉拉,本来十分钟能干好的事情,她非得用一个小时,完全没有半点时间概念。这其实也是很多宝妈现在会遇到的问题:孩子有拖延症,做事慢吞吞,不禁让人对她的未来感到担忧。这样一个性子的孩子,在以后怎么争得过别人?又拿什么跟别人争呢?
宝妈们的担心完全站得住脚,做事拖拉的孩子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习惯,并且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严重的后果。拖延症,真的拖不得,当孩子有这个问题时,宝妈们可得走走心了。那么如何才能够预防和阻止孩子拖延症的毛病呢?接下来我们将给大家提供三种参考模式。
第一种:给孩子佩戴手表,随时随地以时间观念要求他
佩戴手表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时间,根据时间去规律自己的安排。比如平时吃饭的时候,也要给孩子限定出吃饭的时间,严格要求。或者是当洗澡的时候,也要利用时间让孩子意识到他平时慢吞吞的样子,究竟浪费了多少的时间。前提是还要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拖延症治的就是孩子的滥用时间问题,只要让孩子明白了核心观念,只有用某种东西来督促他的行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有仪式感,并且还需要父母经常地给孩子灌输珍惜时间的概念,让孩子明白,他平时做事慢吞吞不是一种好习惯,反倒会影响到他的生活。
二、让孩子意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
这一项对于家长来说还是颇具考验,因为家长得用心地去设计一些任务,然后保证这些任务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最后再向孩子说明拖延症的坏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任务本身和规定的时间。举个例子,比如你让孩子在15分钟内完成10道数学题,跟让他在60分钟完成10道选择题会带来不一样的后果。
前者可以让他在短时间内培养计算能力,后者等于多给了他浑水摸鱼的时间。养成后者的习惯以后,拖延症便会伴着孩子而来,因此,我们需要尽量缩短孩子思考的时间,一是锻炼他的临场反应能力,而是让他明白时间的珍贵性。
愈是延长时间让孩子去干某些事情,可能在你看来是包容的表现,最终的结果却会导致孩子变得十分地拖拉,处事风格没人喜欢。
三、对拖延时间的孩子,该有的惩罚不能少
对于孩子来说,惩罚永远是恐惧本身。他们会害怕父母对他们摆脸色,也会害怕因为犯错而受到的处罚。但家长如果没让孩子拖延时间之后受到该有的处罚,孩子就不会认为轻怠时间是一种错误。在他们从小固有的认知里,时间或许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正是因为这种认知,养成了孩子拖延症的毛病。如果想要拔掉这些错误的看法,家长必须予以正确的处罚。举个例子,比如当你让孩子在半个小时吃完饭,孩子却吃了一个钟头。这个时候,他就违背了你的命令,处罚就应该有的。
但这个处罚也可以是培养时间观念有关的内容。你可以惩罚孩子今天晚上必须看完多少页的书,让他必须在多少分钟就洗完碗等等。以时间的惩罚来循环孩子的认知,这是一种好办法。
写在最后
孩子对时间的认知其实非常浅薄,他们生来就没有时间的观念,只是在后续的学习才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时间是飘无虚渺的,他们感受不到,因此也体会不到珍贵。这些感受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而这些实践会汇聚成训练,帮助孩子慢慢懂得珍惜时间,戒掉拖延。
家长这个环节无疑是最重要的。当他们知道怎么配合孩子来完成对时间的认知时,这样的家长一般是不会养出有拖延症的孩子的。因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很重视时间,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就可以感受得到,因而会慢慢地学习父母的行为。
所以,如果想要预防孩子走向拖延症,或是孩子已经患上拖延症,父母都不必太过惊慌,多花点时间观察孩子的表现,记录他平时是怎么浪费时间的,纠正这些行为,并且对孩子错误的言行进行束缚和处罚,这是根本良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1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