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裴庆伟聊育儿(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对于很多人来讲,教育是很大的难题,在教育过程中,说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心灵的伤害,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都在尽量避免伤害孩子的话语。
死亡这个话题更是各位家长避之不及的话题,在讲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各位家长通常都会选择要么逃避,要么欺骗这两个方式,但是家长却不知道,在你心里为孩子好的各种方式,其实都是在不经意间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最主要的就是家长却不自知。
案例分析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篇故事,孩子的爸爸去世了,当时孩子已经五岁左右,在发现爸爸不回家,一直在找爸爸,妈妈为了孩子一直隐瞒这爸爸去世的真相,告诉他爸爸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了。
孩子虽然乖了几天,但是几天之后便追问这妈妈,问到爸爸到底去了哪里,什么时间回来,每天都在追问,还问到爸爸是不是不要他了,虽然孩子说的话都是基于自己的内心说出来的。
但是对于那位妈妈来讲,每天一问都在折磨着她,她说到,虽然她自己很想就这样隐瞒这孩子,坚持下去,等孩子再大些的时候慢慢的告诉他,并且让他接受。但是悲伤这种东西是很难隐藏的,孩子好像是发现了什么,所以开始不如之前开心快乐,而且再也没有追问爸爸的下落,甚至还会安慰妈妈,这样子听起来是不是感觉这样还挺好的,孩子懂事了还会安慰妈妈,但是他这样真的好吗?这个孩子上文所述才五岁。
但是悲伤这种东西是很难隐藏的,孩子好像是发现了什么,所以开始不如之前开心快乐,而且再也没有追问爸爸的下落,甚至还会安慰妈妈,这样子听起来是不是感觉这样还挺好的,孩子懂事了还会安慰妈妈,但是他这样真的好吗?这个孩子上文所述才五岁。
一、关于死亡如何进行教育
1、拒绝欺骗
很多家长在关于死亡这个方面的教育,家长通常都会选择欺骗,就如同上文小故事中一样,但是这样子做对于孩子所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孩子在被欺骗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就是正常的大哭大闹,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变得焦虑,暴躁不安,通过吵闹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痛苦。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的还没有回来的时候。
孩子就会进行到第二个阶段,简单来讲就是安全感剥离的阶段,人一生的安全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建立是基于信任的,欺骗对于安全感的建立是莫大的毁灭,此时的孩子已经不再通过大哭大闹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正式开始进入抑郁期,抑郁期的孩子是拒绝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开始关闭自己内心的大门,拒绝与人情感交流,随着时间的过去,抑郁期会过去的。
那么就来到了第三个阶段,孩子接受了事实,但是此时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孩子的被抛弃感,安全感的缺失确实回不来的。他们会在长大后变得不信任他人,在与别人的交流感情的时候,会通过各种的作来确认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在自己的潜意识的里面,并不会相信任何人,认为自己是孤独的。
2、拒绝逃避
对于孩子来讲,逃避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首先逃避只有两种结果,首先便是孩子也学会了逃避的人生观,要么就是孩子自己发现事实,过于早熟,但是无论那种结果,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不可逆的伤害。
逃避的人生观,不必说也是知道这种人生观的构建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早熟的孩子等于没有童年,没有童年的孩子幸不幸福,也是自不必说。
二、关于死亡如何正确告知
1、正确讲述
对于这件事情,必须正确告知,要知道花开花落终有时,不要用睡着了,去世了之类的话语,正确告知孩子,简单明了,不需要过多解释,让孩子知道这个人以后不会再出现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2、正确纪念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去怀念不会回来的人,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孩子知道,虽然那个人离去了但是你也可以用一些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爱意。
总结
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正确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一些平常难以提起的教育话题,如两性教育,死亡教育,在这些教育中,家长不应该逃避这些教育话题。
因为对于孩子来讲,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家长便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指明正确的教育方向,不能因为一些理由就不愿提起,无论哪个教育话题,对于孩子来讲都必须认真对待。
让你我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