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4月,新赛季各级职业联赛参赛队还未确定,这在历史上是头一遭。辽足能不能继续?中乙谁递补中甲?有的已经有了答案,有的答案也接近水落石出,但最让人关注的还得是天海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天海的问题恐怕一时半会不会出结果,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天海的新东家不符合转让规定并非足协临时出的标准
其实今年冬天,关于天海的命运有非常多的说法;即便李玮锋曾经代表俱乐部说出了“有人希望天海死,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好好活着”,然而当天海俱乐部发布零转让公告,不仅宣告着权健集团正式退出中国足坛,再联想到足协早就给包括天海在内的俱乐部下达了3月12号之前提交相关材料的通牒,其实也标志着留给天海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了。而在得到了足协宽限半天的允许后,天海俱乐部正式发布了转让公告;当新的投资方按规定提交了相关材料后,原本大家认为天海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然而在转让公告发布的这大半个月时间里,关于天海的传闻一直在发酵,博弈也一直在继续,足协在香河开会,最终用投票决定是否同意天海转让,正是这场博弈的延续。
关于天海的转让问题主要卡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股权转让日期,还一个是企业盈利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不是问题,即便按照规定,俱乐部转让材料需要在1月10日截止,但既然天海发布零转让后,足协没有阻止,且两年前才刚刚有万达接过一方这种先不进行股权转让,但投资方全盘接手俱乐部的操作,天海的转让完全可以效仿万达接手一方的操作;企业盈利问题,恐怕对各方而言都很难绕的过去。
2016年10月中国足协出台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转让规定》中,就包含了“受让方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好商业信誉。最近两年的所有者权益至少应达到此俱乐部所在级别联赛准入规定中要求的最低所有者权益的五倍。受让方最近两年的财务状况应为盈利。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条例。这一条款其实是对投资方的经营能力,经济实力做出了一些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壳”公司或实力不济的企业入主中国足坛造成负面影响。就目前的情况看,收购天海俱乐部的万通控股17年和18年的财务状况均为亏损,19年为盈利,这一点已经触碰到了“红线”,这也是天海在准入上的“硬伤”。
其实天海转让符不符合规定,足协完全可以直接按规定来处理;但在设定了准入规定的情况下,兴师动众的搞了个问询会,找来足球专业人士、法律专业人士、财务专业人士、媒体专业人士们共同组成临时工作组投票的操作,既是公平公正公开,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规则的约束力。
B计划也有风险,万通未必有足够的财力解决问题
虽然投票结果没有公布,但是就各方反馈的情况看,结果恐怕对天海不是很有利,万通其实也有B计划,那就是先不进行转让手续,而是以赞助商的方式进入。由于中国足协从没出台过有关俱乐部赞助规定的条款,只要赞助商不是其他俱乐部的关联方,足协是不可能阻拦的。因此一旦万通采取B计划,转让投票就失去了意义,问题又回到了准入上。考虑到天海此前不存在欠薪,俱乐部只要能证明自己具备打完这个赛季的资金,按理说准入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恰恰出在万通的实力上。
即便天海今年冬天只进不出,但考虑到天海原本账户还有一点钱,且外面还有一些应收账款,而天海无论是教练组的编制还是队员人数都超过了中超的最低标准,因此在转让完成前,天海俱乐部曾经做好了以最低标准,用现有框架去打中超的准备。如果天海是一家没有债务的俱乐部,即便没有新的投资方入主,他们的注册也不会有问题,但天海的债务问题则有些棘手。
债务首先来自于未了结的官司,目前天海潜在的官司有莫德斯特、保罗.索萨、崔康熙、卡纳瓦罗的赔偿金;外界曾传出这几笔官司,天海的赔偿金累计起来很可能会达到7亿,即便后来被证实赔偿金的数额离7个亿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天海资不抵债已经成为现实,足协非常怕他们打到一半打不下去的情况出现,这也是天海的注册一直被卡的原因所在。
有了新的投资方,天海的注册为何到目前为止依旧不顺利?因为天海新的投资方,依旧没有证明自己具备经营中超俱乐部的实力。即便在问询会结束后,传出了万通向足协保证给俱乐部注资2.5亿,再加上俱乐部原本的1亿资金(包括应收账款)的说法;然而只投入2.5亿,恐怕很难填补俱乐部的资金缺口。
在2月中旬,有人向中国足协举报了天海;是谁举报的?指向了两方,一方是权健集团或者是天海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另一方则是天海的前任高层。而举报的理由也指向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天海所存在的困难,另一个是天海的债务问题。天海可能面临的债务不只是几个外援、外教的赔偿金,还有税务问题。之前权健给球员的签字费习惯以现金的形势发放在圈内根本就不是秘密;有传闻前任老总操作的国内标王级球员加盟权健时的签字费,就是从地下室里拿的现金装成的几个大箱子。除此之外,与其他俱乐部都是一个账户统一打款给球员发工资的方式不同,权健支付球员工资的方式也很特别,从不同的账户打钱给球员,有一部分还是直接发现金。早在2018年,外界就怀疑过权健的税务问题,现如今俱乐部的税务问题已经被捅到了中国足协,就算万通的资本可以解决外援、外教的债务问题,但税务问题或许才是天海背后的暗雷。
时间是天海最后的机会
天海背后的暗雷太多了,因此足协不为其进行注册并要求提供具备参加中超能力的资质也算得上合情合理。而在江湖中也早就传出过,如果没有疫情,天海早就死了的说法;毕竟去年天海能活下来很大程度上跟“集训队”的保护有非常大的关系,现如今保护伞没了,谁都有能力对天海踹一脚。
天海新的投资方万通集团本身的经营也遇到了一些问题,2019年万通集团总资产缩水1.08%,净现金流缩水333.38%,股东净利润减少29.32%,营业收入从27.99亿减少到7.11亿,缩水74.6%。北京国贸Z3地块原本有35%的股权由万通持有,也在去年折价7.5亿完成了转让,万通所持有的香河房地产公司70%股权也尽数抛售;且万通地产土地储备基本停滞,最近几乎无新开工项目。。。这样一家产业链和产值都在大幅缩水的企业,他们的资本实力真的能玩得起中超么?
在天海的问题上(包括中乙补中甲),足协体现出了过于谨慎的一面,这也是职业联赛参赛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下来的原因所在。客观的说,足协肯定不希望事情被一拖再拖,现在的结果也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然而由于联赛何时开打还未敲定,甚至都不能排除今年联赛无法恢复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在天海的问题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多方接下来还会继续博弈的背景下,天海的未来依旧存在着未知数。
只是职业联赛参赛队迟迟不官宣,苦了“涉事”俱乐部的球员、教练、球迷,他们也只能继续苦苦等待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