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听妈妈的,还是听奶奶的?

听妈妈的,还是听奶奶的?

今日重点

1、看到老人的付出和努力

2、开家庭会议,统一教养观念

3、做好高质量的陪伴

受疫情影响,这个冬天,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度过了史上最长寒假,先是开学时间每日一更,然后越推越晚···

于是,各省市开启网络教学,各科老师可能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网络主播,同学们可能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想念学校···

而这影响最大的除了老师、学生之外还有家长——复工在即,孩子在家学习,怎么想怎么不放心啊,好在现在不少家庭有老一辈在家帮忙带孩子,有数据显示,国内2岁半以下的宝宝,近60%-70%都是老人在带孩子。

不可否认,老一辈帮忙带娃确实帮年轻的爸爸妈妈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是因为教育背景的差异、观念的不同,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在生活习惯和教养孩子方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造就了许多家庭的矛盾。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一个难题,而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凸显的尤为明显:孩子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孩子用纸尿裤还是用尿布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线。

当然,老一辈在养育孙辈有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但如果在隔代养育中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就容易出现越位和错位,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还会影响孩子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那么当双方的育儿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看到老人的付出和努力

必须要承认,因为有老人在家帮忙带孩子、做家务,所以才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中,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些都是老人为这个家庭做的努力和付出,这需要被我们看见,需要被我们肯定。

所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如果能力足够,就适当给老人一些零花钱,老人越老有时越“小”,得了零花钱,反而会像小孩子一样的开心。

除了在物质上给予老人以外,精神上也应该多陪伴老人,陪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心情,削弱老人“当保姆”的感觉,让老人在家庭中获得认同。

当和老人发生分歧时,作为晚辈首先要做的不是马上提出老人哪里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正,而是学会换位思考,试图理解老人。

其实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孩子依赖祖辈,不如说是祖辈依赖孩子,从某个角度来讲祖辈是孤独的:没有工作、没有爱好、没有朋友,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

所以,帮助老人找到他们自己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可以减少对孩子的依赖。

开家庭会议,统一教养观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观念,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老一辈认为自己有的是经验,妈妈认为自己掌握了科学育儿的方式,所以育儿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很难达成共识。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来确立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自己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当在孩子教育方面发生分歧时,以自己的观念为主。

做好高质量的陪伴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其实很简单:

平时下班回到家,请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可以陪孩子看书、陪孩子玩游戏,注意哦,是陪,而不是指挥,周末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慢慢修复断裂的情感联结,增强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自己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大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必然存在分歧,但是要知道的是,我们不应该站在老人的对立面,毕竟无论是老人还是自己,都是孩子的养育者,是共盟的关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06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