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女性领导力系列之安哥拉·默克尔:与危机共生

女性领导力系列之安哥拉·默克尔:与危机共生

安哥拉·默克尔担任欧洲最大也是最富裕国家的总理,已然迈入第三个任期。在她之前的总理,从未在执政数年后仍获得如此好的民众口碑。

这位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权势的女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01


默克尔出生在联邦德国,她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在默克尔出生几个星期的时候,举家搬迁到民主德国。在很多采访中,默克尔表示,她的童年“没有阴影”,“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她的父亲为她提供了“足够敞开的空间”。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安哥拉是在政治味浓厚的开放式家庭中长大,她的父母在心灵上保持着开放的态度,这样一览无余、平静安定的环境让安哥拉收益良多


十几岁时,喜欢旅行、喜欢交朋友是默克尔鲜明的特质。她跟保加利亚人、美国人、英国人一起用餐。全家一起出门旅行,或者跟朋友们一起做背包客,旅行遍布整个欧洲。一方面她的开放性人格受到了充分发挥,擅长交际、热爱新鲜事物、对不同认知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会有好胜心在萌芽,比如她会跟其他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条件进行比较,会测试自己的知识容量,而事实上她一直是个优等生。


时至今日,默克尔的好胜心,仍然体现在她对事物持有鲜明的态度。尽管在政坛上她会更加严肃,脾气也不太好,不苟言笑。但也确实有时候,她会一语双关带出讽刺意味,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这是一种辛辣嘲讽的幽默感。


02


因为父亲的帮忙,默克尔从1973年开始,进入莱比锡马克思大学物理系就读。此后成为物理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组中唯一真正在学术领域工作的女性。将近20年的学术生涯,对默克尔的思维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是对质疑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默克尔把政治看成一种线性的过程,“只要能让事情至少向前一步,就算知道不会得到一致的掌声,我还是会去做”。


在大学期间,因为考虑毕业后分房子等实际情况,默克尔与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结婚了。那年她只有23岁,但是4年后,婚姻就出现了裂痕,默克尔一夜之间,搬离了他们夫妻共有的房子。这令她当时的丈夫大吃一惊,甚至摸不着头脑。用于抚平婚姻裂痕的方法,也是跟朋友们去旅行,甚至在火车站收容所过夜,想各种办法不被既有的规定约束,将旅行进行下去。15年后,她与自己的博士论文指导者结合,新的婚姻一直传为佳话,被认为是真正的精神伴侣,相互扶持。


默克尔的成长过程,有显著的人格特征,开放性、理性、好胜心和自信。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在政治上,我宁可放弃辩论,追求合作”。显然,她看重的是事件的推动性,效率和效果,而不是深陷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03


我们常说幸福/成绩是比较出来的。默克尔也常用比较的方法,让自己感觉更有成效。这是一种好胜,也是一种理性,不会被人们预期的理想,牵着鼻子走,而陷入被攻击的境地。欧债危机期间,她在欧洲议会比较制度、政治程序、解决方案,正反模型,她会摊开“恶名昭著”的图标,请在座者把比较曲线当成危机的征兆。比较,是她说服其他政客的有力手段,也是她进行分析、做出决策、向前推进的有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是她敬佩不已的典范,她以女性的身份及无比的坚毅坚持到底。她在比利时大学开学演讲中,曾对台下的学生说: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了不起的科学家,也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孜孜不倦,才得以认识并理解另一个广大的世界……要抛开一个通过科学认知因而习以为常的世界图像,转而接受新的图像,是多么不易……欧债危机的处理让默克尔碰到了这个界限,每当感觉撑不下去时,界限将会被“卓越的人”突破,“当我们在新的空间内思考、处理和研究,一切似乎就会在突然间变得非常简单。”


作为一位政治家,她很清楚自己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谨慎、正向的思考,并且怀抱希望————即使危机步步紧逼,让人失眠、让人担心,民众还是希望在她身上看到这些。


坚毅,通常是属于男性领导者的标签,还有刚强和力量,这似乎与心理进化过程中的男性与生俱来的攻击属性有关。但是当男性和女性都同样站在社会大舞台上,面临相似的适应性问题时,女性需要表现出同样的力量感,因为这是你面对的大众所需要的。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似的是,默克尔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表现出的极度克制,隐忍。她很少表现出激昂的情绪,必须做好政治判断,正确感受到大众的情绪,并且在正确的时刻,恰到好处的自我克制。


领导人就是时刻与危机作伴,不会有人为你指出更好的路,你的力量也并非无限大。对外要显得自信十足,对内要时刻保持质疑和警惕。默克尔是典型而完美的“后政治型”政治家,其含义是不预设立场、不受驱使、不僵固于信念、灵活有弹性、会等待正确的时间点。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力,除了务实的逻辑辩证,不接受任何其他形式的挑战。

理性、极为严格的自律、承担责任、接受务实的辩论,都是女性并不天生擅长的特质。当然即便是男性,也不可能一出生这样的特质,就登峰造极。往往,从小的成长历程、家庭的熏陶与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突破,才能成就与危机共生的领导力。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03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