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通州法院有位新主播上线啦!
???什么时候通州法院成网红公司了?
不是,不是,是疫情期间通州法院在网上开展的法治课堂,来了位新主播!
是嘛是嘛,快让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3月31日下午,北京通州法院刑庭法官助理李思博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副中心六所中小学开展“京法巡回讲堂”活动,给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
本次课堂特别邀请九位市人大代表在线旁听,副中心近千名学生在线参加了课程学习。
为了给孩子们更加形象的讲解“少年法庭”,李思博别出心裁的把讲课地点设在了少年法庭内。
同时,李思博还将法槌和法袍带到了镜头前,为同学们讲解其设计的意义。
为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有关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李思博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北京通州法院刑事审判庭设计的《漫画法律》。
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知识吧
1
少年法庭
- 1984年,新中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诞生。在少年法庭里,主要审理的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 少年法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圆桌式”的审判台,有的法院将“圆桌”设计成椭圆形,有的设计成实心圆或空心圆,有的设计成U字形,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开庭时,法官、公诉人、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共同围坐在圆桌旁,以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惧、抵触心理,使其顺利接受审判。
2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
- 针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情况调查制度。它指的是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根据情况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中会详细地载明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况、其对所犯罪行的认识、犯罪成因等,可以作为法官在进行法庭教育和量刑时的参考。
- 心理疏导和亲情会见制度。心理疏导制度是指法院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和未成年被告人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心理咨询老师会针对性地帮助未成年被告人克服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同时帮助未成年被告人重拾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亲情会见制度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根据情况安排在押的未成年被告人与自己的父母等亲属见面,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从而促使其认罪伏法,积极接受教育改造。
- 不公开审理原则。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 法庭教育制度。在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判决未成年被告人有罪的,宣判后,应当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
-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被告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除了司法机关因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之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回看直播
讲解了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的刑事审判制度后,法官助理李思博以“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以小张醉酒后故意伤人的案例故事为切入点,邀请同学们参与“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饮酒”的问卷调查,结合案例总结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要点,引导同学们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案例
2018年某天晚上,17岁的小张与好朋友们在聚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在与好哥们儿小李一起返回小李奶奶家的过程中,小张与小李发生了点小摩擦。到小李奶奶家后,小张嚷嚷着要回家,小李就骂了小张几句,后小张趁小李睡着,用刀朝小李砍去,将小李砍成重伤。仓皇出逃的路上,小张还预谋抢劫出租车司机,因觉得司机师傅人不错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在被抓获后,小张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他说“要是没喝酒,这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最终小张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刑罚。
学习要点
主动学法善解纠纷 明辨是非择善避恶
从未成年人自我预防上来讲,一是要增强守法意识,妥善解决纠纷。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需要加强自己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多看书籍、期刊、法治节目,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法治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会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处理纠纷,避免因不懂法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要矫正生活观念,培育良好品行。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勤奋实干,积极进取。要制定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划,养成法律观念,明辨是非曲直,做到择善避恶。
提升素养树立榜样 关爱孩子正确引导
从家庭预防角度来说,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一是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行为榜样。作为家长,应首先做到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应学法、知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要文明,戒掉不良习惯,从而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注意教育方式,避免疏离或溺爱孩子。家长应该积极改进教育方式,了解子女的真正兴趣、爱好和要求,切实按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教育孩子。父母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条件,并引导未成年人自己做出选择。
强化教育促进提升 加强辅导给予关怀
从学校预防的角度来讲,一是需要强化未成年人法治、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开设法治课程,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编辑法律教材,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二是加强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学校必须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定的未成年人群给予更多关注,比如离异家庭、缺损型家庭孩子,使孩子因为家庭结构不稳定受到的伤害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精彩的课程引起了人大代表和孩子们的热烈讨论。
市人大代表们这样说……
北京市人大代表 毛飞
通州法院“京法巡回讲堂”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在校园开展主题为“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以生动的案例故事为切入点,为同学量身定制“云端”课程,这种形式非常好,为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法律的威严,建议多组织学生们有选择性的参加线上旁听庭审,不仅让同学们做法治课上的好学员,更要做一名普及法律的“小小宣传员”。
北京市人大代表陈旭明
通州法院以“京法巡回讲堂”的方式,延伸审判职能,将法律知识送进校园,具有积极意义。今天的课程通过展示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引导学生自觉守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议法院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过程中,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组织青少年旁听,以便他们对青少年犯罪有更直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并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市人大代表祖彬
在线观看了通州法院开展的“京法巡回讲堂”,受益匪浅。我认真的做了笔记,通过法官的讲解、案例分析、线上提问、在课堂上有提问也有思考,这种形式非常的好。
希望在走进校园的同时,也欢迎法官们走进企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是多方面的,家长们也应该跟孩子们一起多多学习,多一些这样的课堂。
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引起重视!最后我还是要给咱们通州法院点赞!这样细致的宣传教育,很有意义!谢谢咱们的法官们!
同学们这样说……
运河中学 孙奕涵
未成年的小张在聚会时喝到酩酊大醉,在回家的路上和小李产生争执,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意志薄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没能得以控制,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最终做出了害己害人的行为。
所以,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要做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违法的事坚决不做,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在家庭中,家长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孩子改正错误;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未成年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宣传教育,规范学生言行,时刻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我们要从不良的坏习惯抓起,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 佟牧瑾
通过老师的讲授,让还处在未成年阶段的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首先要培养阳光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其次,要增强守法意识和防范意识,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纠纷。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及违法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聚会不喝酒,让酒精远离我们的成长。同时,也提醒父母远离醉醺醺的杯酒人生。在学校和平时的活动里,要做一个普法小使者,让更多的同学和小伙伴知法、懂法,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潞河中学 陈雨萱
身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涉世未深,容易被冲动和叛逆的心理主宰头脑。正如小张,一个小念头,一次头脑发热,最终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和悔恨。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需要学习社会生活知识;我们需要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摆正自己人生的道路。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 王天一
随着法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未成年人可以越来越多地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比如今天的直播课,通过小张喝酒伤害自己朋友的案例,让我学习到了:青少年更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犯罪预防意识。我们也应该利用起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学校也应当加强监督,不能让这样的案例再次发生。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法治教育直播也在学校中逐渐出现,使我们这些未成年人都可以学习到各类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供稿:北京通州法院
编辑:郑纪优 谢伟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0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