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网课,语文老师照例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孩子,并且把优秀作业的照片发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电脑前的闺女在啜泣。
我轻轻的拍了孩子,想好好安慰她一番。
不料,孩子却对我说:妈妈,这些作业做的太好了,太棒了。对不起,我感动的受不了了,忍不住哭了!
看着孩子如此清奇的思路,我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激励。
讨糖活动中痛哭的孩子
邻家家的孩子嘉嘉今年六岁半,和我女儿同年,小姑娘聪明伶俐,喜欢表现,凡事都想做到最好。
圣诞节的一天,小区照例进行了讨糖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挨家挨户的讨糖。哪些人家准备好糖果了呢?当然是我们这些有孩子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很兴奋的期待着自己家来一堆小朋友,热热闹闹的把自己准备好的糖果讨走。讨到嘉嘉家里的时候,才发现嘉嘉妈妈出门了,敲不开房门。孩子们太小,都没有耐心,一看没人开门,马上呼啦啦掉头走了。这下嘉嘉的小脸涨的通红,眼泪噗簌簌的落下来,任谁劝说都没有用。又过了一小会儿,索性嚎啕大哭起来,嚷嚷着:别的小朋友家都被讨到了,我们家不能不一样,丢丢脸丢丢脸!
看着小伙伴哭成这样,女儿在旁边说:“嘉嘉,可是你家里的糖果会比我们所有人都多啊,这也挺好的啊。”
- 孩子好胜心强烈,有利有弊。
有利面:好胜心能让孩子有更强的动力进步,对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学习上孩子不甘落后于人,形成你超我赶的状态,这是好事情。在学校里,老师也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通过等第,表扬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激励。
但是,如果好胜心过强,很容易走向一个反面:患得患失,不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所有的心力都花在和别人的对比上,很容易影响学习,心理失衡。
如何培养孩子正面思考的习惯呢?
在国际健康教育当中,幸福就是心理和生理健康。
那好的心理健康是什么呢?好的心理健康中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有健康的思考方式,用正面的心态解读事物,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人格,有很好的磁场。而强烈的嫉妒心,肯定不是在健康教育的培养范围内的。
- 心理健康第一条:教会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且学会由衷的赞美。
很多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难受,这种难受除了让人压抑外,基本没啥用处。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他真的很棒!这方面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替他的成绩感到高兴!我看到比我优秀的人,学习到了原先没有的方法,让我自己更加进步了,我很高兴!
错误的思路就变成:这个人真讨厌,处处比我强,盖过我的风头,我不允许他比我好,我要想办法打击他!今天好不开心!
孩子要靠大人引导的,当发现孩子过于争强好胜耗费大量情绪的时候,大人就需要干预引导了。
多多用上面正面的思考方式引导孩子,必然会慢慢纠正过来。
培养孩子的利他心
人类很大一部分快乐,是从帮助他人当中得到快乐的。
心量要大,思考问题从全局出发,把自己当成有责任的一份子,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孩子会积极快乐很多。
举个例子:小学教室内,老师宣布大扫除的消息,有些孩子叽叽喳喳跃跃欲试,有些孩子郁郁寡欢,非常烦闷。这其实就体现了孩子是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个体得失思考问题,有没有从集体活动中得到快乐的能力。
- 培养孩子自信的能力
凡事儿多积极肯定孩子,让孩子自信心高涨一些。
懦弱自卑的孩子更容易心生怨气,强大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磊落阳光。
所以,遇事儿多给孩子打打气,正面解读一下自己,慢慢孩子自然会不卑不亢,心态相对平和自信。
今日探讨:如何让孩子学会从好的方面看问题呢?欢迎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