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15年起在政策激下迎来爆发,海外市场也发展迅速,挪威、芬兰、德国、英国、法国分别宣布在2025年、2025年、2030年、2040年、2040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车,大众、宝马、通用、戴姆勒等全球各大车企均发布了积极的新能源汽车规划。高工锂电统计,2018年全球动力锂电池产量107GWh,数码和储能锂电池68.3GWh和13.5GWh,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00万辆,锂电池总销量有望达到990GWh。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预计退坡幅度较小,工信部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预计下半年电动车销量将有较快增长。2019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和120.6万辆,同比下滑2.3%和4.0%,远低于年初预期。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09.1和106万辆,同比增长2.0%和0.7%,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5.0和14.6万辆,同比下滑25.1%和28.3%。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今年3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会议,提出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1-2月受疫情影响电动车销量大幅下滑,我们预计随着复工率回升以及补贴政策即将落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逐渐恢复,考虑到去年销量前低后高的结构,预计下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高速增长。
电解铜箔可分为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分别应用于锂电池和PCB行业。电解铜箔是指以铜料为主要原料,采用电解法生产的金属铜箔,按应用领域主要可分为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两种,按厚度从>70微米至≤6微米可分为厚铜箔、常规铜箔、薄铜箔、超薄和极薄铜箔。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既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其作用则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因此,高性能超薄和极薄锂电铜箔可以保持较低的内阻,满足锂离子电池高体积容量要求,间接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电解铜箔的制造过程主要有四大工序:
(1)溶铜工序:电解液制备,在特种造液槽罐内,用硫酸、去离子水将铜料制成硫酸铜溶液,为生箔工序提供符合工艺标准的电解液。
(2)生箔工序:在生箔机电解槽中,硫酸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铜离子获得电子于阴极辊表面电沉积而制成原箔,经过阴极辊的连续转动、酸洗、水洗、烘干、剥离等工序,并将铜箔连续剥离、收卷而形成卷状原箔。
(3)后处理工序:对原箔进行酸洗、有机防氧化等表面处理工序后,使产品质量技术指标符合客户要求。
(4)分切工序:根据客户对于铜箔的品质、幅宽、重量等要求,对铜箔进行分切、检验、包装。
铜箔需求伴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高工锂电预计2019年全球锂电铜箔产量达17.7万吨,同比增长21.2%,到2020年将达到21.7万吨,预计中国锂电铜箔市场2019年产量为11.62万吨,占全球份额的65%,高工锂电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电铜箔市场总产量将达到14.85万吨。
国内铜箔行业格局较好,主要厂家为诺德股份、灵宝华鑫、嘉元科技、铜陵有色、湖北中一科技、超华科技等,行业CR3市场份额达60%以上,集中度较高。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18年国内锂电铜箔用量约9.18万吨,其中嘉元科技产量1.52万吨,市占率约16.5%,仅次于诺德股份和灵宝华鑫排名第三。其中,嘉元科技6μm、7-8μm的锂电铜箔2018年合计产量为1.29万吨,市场占有率约为14.08%,预计公司6μm的超薄铜箔产品市场份额将更高。
新能源汽车要实现从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解决“里程焦虑”是先决条件,通过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进而提升续航里程是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在政策引导上,国家提出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要达到300Wh/Kg,从近几年补贴政策能量密度的要求上也可看出对高能量密度的导向。2018年补贴标准将能量密度按照105、120、140、160wh/kg梯度分档,并对高能量密度的车型给予额外奖励。2019年提高了对能量密度的要求,取消了对125wh/kg以下的电池的补贴,并对其余各级别的能量密度系数下调了0.2,达到160wh/kg的能量密度成为标准要求,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的能量密度将持续提升。
目前中国锂电铜箔以8μm为主,在电芯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6μm极薄锂电铜箔能够增大浆料涂覆量,电芯的整体能量密度可以提高一定比例,6μm铜箔成为国内主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布局的重心。不过由于铜箔的厚度越薄,其对工艺稳定控制要求、设备精度要求、自控精度控制要求等都显著提高,负荷率、成品率都有所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都将提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实现6微米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对于6μm铜箔的应用,动力电池在涂布、模切、冷压、烘烤等环节都遭遇不小挑战,考验电池厂的技术和工艺等综合实力,因此率先导入6μm锂电铜箔的主要是锂电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厂商。高工锂电报道,CATL与BYD对6μm锂电铜箔已应用成熟并快速切换,其中CATL的切换率已经超过9成,后续3-10位排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6μm锂电铜箔的应用。我们预计2020和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分别同比增长35%和40%,假设2019-2021年宁德时代6μm铜箔渗透率为90%、94%、96%,比亚迪和国轩高科6μm渗透率为10%、40%、50%,其它电池厂6μm渗透率保守假设分别为2%、5%、10%,预计2019-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6μm锂电铜箔需求为2.4、4.5、6.7万吨。
随着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高端车型销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日益清晰,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前10企业份额为88.1%,较2018年提升5.1个百分点,前5企业份额为79.6%,较2018年提升5.7个百分点。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查询行业研究数据库请点击“了解更多”!
小编:痴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