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家庭教育——走向天堂,还是地狱,这是个问题?

家庭教育——走向天堂,还是地狱,这是个问题?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是对孩子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的最初指引,也是根本导向,它会影响孩子终身;在它的指引下,也许孩子会走向天堂,也许孩子会走向地狱,究竟去往何处,这是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为人父母很简单——有个孩子,那你便是父母;为人父母很艰难——有个孩子,那你便需要将他正确的指引,指引他走上他的人生道路。

谈及家庭教育,我想起了读过的两本书——《无声告白》与《杀死一只知更鸟》,《无声告白》就是在讲家庭教育问题,而《杀死一只知更鸟》并不是主讲家庭教育,但书中涉及到了家庭教育,两本书呈现的家庭教育完全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以作思考。


无声告白——失败教育——地狱

詹姆斯·李,莉迪亚的父亲,是一个中国人,在那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他从小的生活就充满了歧视、偏见,这使得他的内心满是自卑、孤僻,被众人排斥,使得他愈发渴望与大家合群,这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却是可望不可及;

直至他发现自己的女儿莉迪亚,长相偏向妻子,偏向于白人,便希望她能够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做一个合群的人;

玛丽琳,莉迪亚的母亲,是一个白人,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医生,她厌恶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人生是为了找优秀的男人结婚,然后自己一生为家庭主妇,一生为了家庭付出;

而事实上她已然活成如此,是母亲的去世,遗物中那本烹饪书刺激了她的神经,让她想起了自己的梦想以及自己所厌恶的人生,随后她离家出走,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但是第三个孩子恰巧来临,打断了她的努力,她回归原来的生活;

但那烹饪书的存在,似乎时时刻刻在戳动着她的痛处,似乎在述说着她终于还是活成了母亲的样子,莉迪亚似乎看懂了烹饪书的影响,便将它藏了起来,恰恰是这个行为,让玛丽琳看到了希望,她便开始将自己的梦想转嫁给女儿;

从此,莉迪亚的生活便承载着父母双方的梦想,她成了家中的焦点,哥哥、妹妹都遭到了忽视,从而导致莉迪亚渴望父母的关怀纯粹一些,但事实上它依旧那么沉重,而哥哥、妹妹则希望父母能够像对莉迪亚那样对他们笑、对他们拥抱、对他们关怀,可惜这种希望也遭到了忽视;

至于莉迪亚的如此听话、如此顺从、从不反抗,这一切是源于过往母亲的离去,她心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只要母亲不再离去,只要父母不再吵架,自己怎样都可以;

所以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即使那关怀像雪花一样零碎,但渐渐的它已是相当沉重,而整个家庭似乎只有父母对此毫不知情,继续着他们梦想的期望。

哥哥、妹妹备受冷落,哥哥曾希望备受瞩目的莉迪亚消失,那次莉迪亚在水中感受到死亡即将带来的解脱,但哥哥还是救了她,因为他深知这并不是莉迪亚的错,从此莉迪亚便十分依赖哥哥,因为他是唯一懂自己的人,他是自己唯一的支撑;

于是,后来哥哥远上大学,逃离家庭的解脱,便变成了莉迪亚的灾难,她失去了唯一懂自己的人,她心中那唯一的支撑轰然倒塌;

她再也无法独自承受父母那份沉重的爱、无法忍受父母那爱的枷锁,无论是哥哥的离去,还是杰克的点醒“李小姐?你想要什么?”,无法承受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已然到来,莉迪亚在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决定从明日开始为自己而活,打算着明日和父母说明白,和哥哥聊聊天,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证明从此生活自己一个人可以,她再次来到哥哥救她的那个湖,相信自己可以像能够独立面对生活一样,独自从湖中游上岸,不再依靠哥哥的救助,于是便有了我们看到的悲剧——莉迪亚的死亡。

莉迪亚的死亡,对她来讲是一种解脱,摆脱了原来压抑的生活、沉重的负担、违心的承诺等等一切枷锁;

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生生命的悲剧,一个刚刚鼓起勇气重新来过的生命,却像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那勇气的花朵还未展现光芒便沉没于水中,被黑暗吞噬。


杀死一只知更鸟——成功教育——天堂

阿迪克斯,一个律师,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疑问、错误,他始终平等的与孩子沟通,以自身行为给孩子做榜样指引着他们前行,通过爱的教育,让他们心中被爱包裹,用爱的心去看世界,对待世界。

1\平等的交流

面对孩子想像尤厄尔一家一样不上学的想法,他给出解答,给孩子指明了他们看似特权的原因所在,为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引导;

面对孩子的质疑,他回答着,解释着自己的理由,尽量让孩子去理解他所坚持做着那会令众人出言不逊的事情的原因;

以及对孩子往后再次面对那出言不逊该何去何从的指导,那将是对孩子心性的一种磨砺,是孩子心灵的一种成长;

面对孩子的疑惑,明知不可能赢,但依然努力向前,他的解释展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一种勇敢,虽身居久败之地,但依然勇敢的迈出追求胜利的步伐;

面对孩子的怀疑,他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坚持与勇敢,在这偏见丛生的时代,在思想与众人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能毅然决然的坚持自我,跟随良心,而不盲目从众,可谓难得;

面对孩子的迷惑,他做出了解答,教导着孩子换位思考,不仅仅是可以解除孩子自身的好多迷惑,还可以让孩子做到感同身受,能够为他人着想,更加合情合理的做人做事;

面对孩子的提问,他总是正经的回答,以避免孩子糊里糊涂,他会悉心以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解释,以让他们明晰那脏话并不是好的词汇,也不是自己希望从他们嘴中听到的词汇,也带给不了他们任何意义。

2\榜样

阿迪克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被严重的种族歧视包裹,可谓偏见丛生,在那样黑暗的时代,面对黑暗的侵蚀,他毅然站了出来,以自身为灯光,为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以那灯下的巨影为榜样,供孩子学习、成长,以避免孩子们被那黑暗吞噬;

那偏见的黑暗吞噬着人的良心,面对那无尽的黑暗,阿迪克斯毅然决然的以自己微薄的良心之光照耀着世间广袤的大地,以自身行动呼唤着孩子良心的光芒,以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也为世间增添了几点良心的星火,相信这点点星火,日后定会以燎原之势烧尽那无垠的黑暗,带来片片光明。

3\爱的教育

阿迪克斯以爱的心灵看待一切,他更是将着温暖的爱心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在他的言行之下,孩子们感受着那份温暖,他们心中也逐渐孕育着一份温暖,这是爱的传承。

面对他人的坏话,他仍然能冷静面对,他做到了他教导孩子的换位思考,所以他了解那些人的心境、了解他们的处境,因此他并不介意;

同时他了解他们的优点,这便是他希望孩子们所看到的、所学习的,希望孩子们可以带着那些品质前行;

在前行的路上,牢记那份勇敢,让它成为推动自己不懈向前的动力,在这份坚守背后是那良心的催动,是对正义与善良的永久向往;

在这黑暗的时代,他并不记恨所遭受的一切,并不认为这是那些人的错误,他们只是从小便被这根深蒂固的偏见引入了思想的歧途,所以他教导孩子不要记恨、仇视任何人;

反而他告诉孩子们,刨除种族歧视的思想偏见外,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只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他们深受其害,但不自知,所以也无以自救,这就是孩子们最终会发现的东西。

他用行动,教导着孩子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人,那样感受到的就不是那黑暗包裹之下的冷漠以及仇恨,而会是平凡中的温暖,带着这些温暖成长,未来也会给他人带去温暖。


家庭教育——反思——反思——反思

《无声告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灾难,那是一场悲剧,那可怕的结果警醒着万千父母,警醒着大家要注意我们的教育方式、要注重孩子的心灵,以避免那温暖的初心却带来冰冷的效果;

《杀死一只知更鸟》恰恰相反,它将一位理想而伟大的父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看着他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仿佛都能感到那份舒适、那份温暖、那份高大与伟岸,心中是深深的敬重与向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指引孩子前行,为我们展现了最完美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学习;

家庭教育,不同于任何学府,我们不会毕业离去,我们终身在其中,前半生受教育,后半身作教育,我们所学决定我们所教,它至关重要;

就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讲话“mama says”一样,我们做任何事情也会有父母的声音在我们心中,那是最初的指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它们会在我们心中慢慢扎根,会成为根本的导向,指导着我们为人处事;

细细琢磨,我们就可以想象家庭教育的力量之强大,丝毫不亚于一个时代风靡的思想潮流,在家庭教育的思想潮流中,孩子们是乘风破浪,奔向天堂——那真正属于他们的人生,还是随波逐流,最终淹没其中——那无尽痛苦的地狱,这一切都取决于为人父母所掀起的那思想的潮流,所以孩子的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相信一切初衷都是温暖的,但我们应该思考这份温暖对于孩子们是真的温暖,还是冰冷的枷锁,所以我们需要给予的同时去感受,这是两个生命的互动,只有熟悉才能更好的指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70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