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客观冷静对待,任正非眼中的华为和美国,值得中国企业深思

客观冷静对待,任正非眼中的华为和美国,值得中国企业深思


2020年3月31日,华为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整体经营稳健,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人民币……

数字显示很好,但徐直军在回答“华为净利润增速下滑和海外销售收入下降的原因”时,也承认华为的困境较大,因为海外销售占比下降,预估损失了100亿美金左右。

而海外营收下降的关键,主要就是美国的限制,特别是谷歌生态的影响,不管是徐直军还是余承东,都在最近表达了想要继续与谷歌合作的意愿。实际上,华为刚推出的HMS(华为移动服务)生态仍然是任重道远,可以说,全球的智能手机厂家都无法彻底摆脱谷歌的影响。

“2020年对华为是最艰难的一年,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明年还能发布年报”,徐直军表示2020年的业绩无法预测,由此可见华为所承受的压力之大,远超外界的想象。

1

任正非对美国的态度。

在20多年前,任正非就对美国抱有很大赞赏,其实一直以来,华为都是在学习美国。

大概是1993年,任正非首次到美国参观考察,他对美国的环境、文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发达十分推崇,“美国人没有像中国人那么多远大的理想,也没有放眼世界的空洞抱负,也不像我们那样充满幻想。这个民族踏踏实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正非表示,美国人的钻研与认真,系统秩序,踏踏实实、十分专一的认真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人才和社会的开放性),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国际电脑展上,任正非才体会到什么是技术危机与市场危机,“找到我们不拼命发展技术、最终会丢失全部市场的感觉”,通过这次考察,任正非确定了华为技术道路和管理改善的方针,他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我们中华民族唯有踏踏实实、面对自己的弱点,才有可能振兴。”

2

任正非对美国资本的警惕。任正非曾在关于华为未来的讨论中指出,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

外界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到华为考察,希望见任正非一面,任正非避而不见,罗奇有些生气,“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000亿美元的团队。”任正非听了不屑一顾,“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希望诸位都能记住一个真理:做企业,搞事业,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华为历史上有个影响深远的李一男港湾事件。

2000年,曾与任正非情同父子的华为技术研发总裁李一男离职创业,后来他的港湾网络一度严重动摇了华为的根基,经过一番“惨胜如败”的厮杀,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在李一男团队回归的讲话中,任正非表示,2001至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华为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作出反应,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

任正非强调,“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

3

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这是任正非企业经营的一大特点。

2003年,是华为命运转折的一年。一方面,华为遭受了美国思科公司强有力的阻击,思科总裁钱伯斯要置华为于死地。另一方面,华为与摩托罗拉达成收购协议,将以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摩托罗拉。

任正非认为,华为和美国很可能就在未来有一天遭遇,而华为的实力不可能取胜。于是任正非说自己做个“妥协派”,戴上一顶美国的“牛仔帽”,公司还是几万中国人在干,也是体现中国人的胜利。

但因为摩托罗拉高层换了新的当家,就否决了这个交易(他们后来后悔到流泪),任正非就问华为的“少壮派”,公司还卖不卖,“少壮派”表示坚决不卖。那好,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将来的挑战非常艰巨。

所以,从思科开始,任正非和华为管理层就对公司要面临的(同美国的)矛盾和冲突有了思想准备。不管以后的“2012实验室”还是海思芯片,包括现在的鸿蒙、HMS等等,都是华为在未雨绸缪。由此,我们就清楚孟晚舟不过是一个引子,华为要发展,就注定与美国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

试想一下,如果华为老老实实不做技术研发和创新,不碰触美国科技的核心领域,不在5G上取得世界第一的优势,那么华为会像某些公司一样活得很好,谷歌也会继续跟华为合作。

可中国企业必须是走技术创新路线,因为过去市场换技术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外国人到中国是赚钱来的,他们不肯把底交给中国人。

4

和美国赛跑。

实际上,任正非对于美国的诉求是洞若观火:

“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推出来的,美国最后看到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并不利,所以美国在退往mao易bao护主义,但是保也保不住,经济全球化这个火烧起来了,就会越烧越旺。”

而对于美国竞争的劣势,任正非也表示,“美国竞争失利是因为他们薪酬太高而失利,而不是因为华为的崛起使他们失败了。所以美国很多要人跟我交流,我就讲你们失败是因为你们的薪酬太高了,你们的薪酬从哪里来的?是从那些人均GDP只有200多个美金的非洲弟兄们那儿取来的钱,来供这些IT皇帝们,能供得起吗?供不起的。最终有一天会支撑不起的。”

美国5G的落后,任正非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押错了宝,华为押的是厘米波,而美国押的是毫米波。至于美国在全世界围堵华为,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技术阻碍了美国随心所欲地进行监听”。

虽然目前彼此的矛盾尖锐,但任正非仍然希望未来会跟美国“握手”:我们的理想是到珠穆朗玛峰顶,美国也想去珠穆朗玛峰。美国从南坡爬坡,背着牛肉罐头、咖啡……;我们背着干粮,没有矿泉水,只有雪水,在北坡爬坡……到山顶的时候,我们不会跟对方“拼刺刀”,我们会拥抱对方,为人类信息化服务的胜利大会师。

5

美国为什么会“怕”华为?

主要是因为美国越来越了解华为,台面下的就不说了,光从思科那时候,美国对华为的研究、警惕、防范就没有停止过。

因为美国是资本市场,资本天然追求短期、快速的利润回报,这必然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和长期竞争力。而华为是一个非常自我克制的公司,它完全由公司的奋斗者所有,而不是被资本所主导。

这才是矛盾的根源,话说美国哪个大企业背后不是股东、资本的意志和利益?攻击华为恰好是证明它们的恐惧。

所以,根本性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任正非和华为也做了长期斗争的准备,“我们要敢于超越美国公司,最多就是输,华为已做出这么大贡献了,垮了也无怨无悔”,只有敢于胜利,才能取得胜利,其实华为内部的士气是很高的,危机消灭了怠惰,组织变得更有活力。

最近又传出“限制华为芯片全球供应链”的消息,华为加大研发努力“补洞”的行为还要继续很长时间。2020年是华为公司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检验供应连续性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之年,徐直军表示,“面对未来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唯有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聚焦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开放创新,才能抓住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对于美国的行动,任正非一直是客观冷静的,去年时候任正非就强调,华为更多研究在这种条件下自己如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世界规则,也改不了外部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取得胜利的机制。自己取得胜利就行了,改变机制、改变社会环境是极其艰难的”。

“军人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取得胜利”,华为到了提枪跨马上战场的时候。

在此,我们也要祝福华为取得最后的胜利。任重道远,中国企业在深思之余,也要努力奋斗才行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56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