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

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

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有句人生格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杜月笙的人生“三碗面”,在国民时期非常出名。

体面

体面,就是做事恰如其分,不可失了身份。据说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自小失学,胸无点墨,前半生的黑道生活,又是他染上一身流氓习气,也就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逐渐懂得,在这花花世界的上海滩,光靠拳头是不行。因此重金聘请说书先生,长期聆听《三国》、《水浒》、《岳传》、《七侠五义》等大书,学习了古人的气度与权术。他喜欢别人叫他杜“先生”而不喜欢叫“杜老板”,因为“先生”听起来很儒雅。

30年代以后的杜月笙越来越以地方士绅的身份来期许,稳定地方,参与公益,襄助教育,主持公道,杜氏的确已经脱胎换骨。

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时刻,经过多年历练的杜月笙,一胸怀国家意识,为民族抗战尽了不少力。

1937年,上海人民投入了英勇悲壮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时,杜月笙参与了参与发起上海各界抗战后援会。当谢晋元帅孤军在四行仓库血战缺少食物时,他让手将上海个角落搜集的两万张大饼连夜送入仓库。

场面

场面,就是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十分讲究排场,成名后的杜月笙十分讲究人生的场面。平日里大家都好像众星捧月般围绕着杜月笙。

1931年举行了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是杜月笙一生摆的最大场面。

那年的6月9日,杜祠的浦东高桥落成,六个大队的仪仗队从华格 x 路出发,第一大队有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明党旗和杜字旗作前导,每面旗由四人抬举,前后左右用100多辆自行车护卫。接着是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巡捕房派来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

其余五个大队是由警察大队,陆海军的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以及各社团的旗伞。

除了杜祠落成典礼外,最能体现杜氏之场面的,就是他的兼职。最鼎盛的杜月笙身兼70多个银行、企业、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可谓是风光无限。

情面

杜月笙常讲到:“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别人存钱,我存情面。”

杜月笙一生颇仗义疏财,他的钱财观,就是散财建立声誉和网络,而不是做守财奴。在争夺利益时,可以不把青帮祖师爷放在眼里,但同时又在过年时孝敬他对于自己的青帮师傅陈世昌,杜月笙颇为关心,不仅嘘寒问暖,还定期给钱。杜月笙还笼络了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杜月笙说过:“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度过,日子越来越拮据,其最后的本钱就是离开上海前卖掉杜美路房屋所得的45万美金。最后重病在床之际,杜还感叹今不如昔:“没有钱可以借给别人,场面没有了,朋友就没有了!”但杜月笙销毁了历来别人写给他的借据。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杜月笙的大方、仗义疏财,为他;赢得“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好名声。从一个流浪瘪三、水果小贩成长为黑帮魁首,再到地方领袖,杜月笙这“三碗面”吃的的确是高,可谓得其精髓。以至于当年上海滩的黄包车夫、短袖阶层,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69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